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数据解读

互联互通促发展 领潮时代创新机——“十三五”广州互联网软件业发展成就及“十四五”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16 来源:本网 字体:【

  摘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互联网软件业”)作为新兴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资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产业融合度高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先进城市优先发展的主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在整体经济换挡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软件业加速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骨干企业实力突出,在互联网内容服务、电子商务、卫星导航等细分领域发展全国领先。2020年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对广州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14%(快报数),成为推动广州市科技研发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十三五”广州互联网软件业发展成就

  (一)行业实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软件业从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步入到快速增长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不断涌现。广州市名列全国八个“中国软件名城”之一,先后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规模持续扩大,人均薪酬不断提高,税收贡献能力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全面,驱动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智慧社会加速演进。

  1.经济增长贡献加大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软件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特别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软件业进一步推动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社交办公和共享经济的融合发展,占全市GDP比重逐年稳步提升。2020年,互联网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252.79亿元(快报数),占全市GDP比重5.0%,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为促进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b1.jpg

  2.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0年,广州市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企业法人数量从2015年的730家增加到2055家,资产总计增长近4倍,由999.40亿元扩大至4887.06亿元,营业收入规模由2015年的779.20亿元增至3714.46亿元,营业收入年均增速27.6%,比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年均增速高14.2个百分点,是广州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从2015年的14.5%增长到2020年的26.4%,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行业依然逆势保持15.9%快速增长(见图1)。

1 十三五广州市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发展状况

t1.png

  3.社会效益持续提升   


  吸纳社会就业人员多。“十三五”期间,互联网软件业用工需求旺盛,用工人数从2015年的15.25万人增长至29.70万人,年均增长9.2%。应付职工薪酬“量价齐升”,从2015年的214.82亿元增长至613.15亿元,2016年-2019年年均增长27.1%,2020年受疫情影响,职工薪酬增长虽有所放缓,同比增长9.1%,但仍高于大部分行业薪酬增幅;从年人均薪酬来看,2020年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年人均薪酬20.65万元,比2015年提高8.16万元。

  对经济发展税收贡献大。作为服务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行业,互联网软件业税收贡献明显增大,占规模以上服务业[1]两税合计[2]的比重由2015年的10.7%上升至2020年的22.2%,2020年税收同比增长6.8%,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17.2个百分点,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4.产业集群发展全面

  “十三五”以来,广州密集出台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数字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创、区块链、工业软件等多个细分产业专项政策。广州互联网软件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细分产业集群,包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互联网互动娱乐,以及通信信息化、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软件定制、金融信息化、互联网+、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十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这十一个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各领域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支撑广州互联网软件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发展内生动能强劲,民营经济生机勃发

  1.创新能力突出

  “十三五”期间,广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广州超越杭州,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上升至第二。在朝着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进的氛围下,广州“信创链”“互联网链”“游戏电竞链”三链协同发展,推动全市软件产业链自主创新发展。2019年,广州市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单位数近500家,占非工业法人单位的41.3%;R&D经费支出45.61亿元,2016-2019年均增长52.6%,比全行业年均增速高37.0个百分点;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33万人年,2016年-2019年均增长36.5%,远高于全行业增长速度。2020年,全市新增软件著作权10万件,同比增长10%,分别全国6.5%、全省35%。

  2.民营经济活力十足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互联网软件业中民营经济比重也不断提高。2020年,互联网软件业中民营企业从2015年的610家增长至1837家,占行业企业数量的89.4%,比2015年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资产总计由2015年的689.97亿元扩大至3175.12亿元,比2015年增长3.6倍;实现营业收入2910.91亿元,同比增长16.6个百分点,比行业总体高个百分点,2016-2020年年均增速达到28.2%。行业中民营企业是贡献税收和吸纳行业用工的主要力量,“十三五”期间税收贡献占比稳定在七成左右,用工人数由2015年的8.11万人提高至2020年的21.06万人,占行业总用工人数比例超过七成(见图2)。

2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软件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t2.png


  3.企业示范作用凸显

  互联网软件业作为全市规上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营收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2020年,互联网软件业超亿元企业共486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71.11亿元,占规上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85.4%,同比增长20.5%,比行业总体增速高4.6个百分点,拉动行业增长16.8个百分点。其中100亿以上企业5家,分别是网易、酷狗、广州腾讯、博冠、虎牙,龙头地位坚实稳固;50亿元以上企业11家,比2015年分别增加5家和9家,经过快速成长期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20亿-50亿元企业各指标增长势头强劲,是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1亿-10亿元企业数量最多,各项指标增长良好(见表2)。2016-2020年,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共新增纳统315家超亿元企业,其中虎牙信息技术突破百亿,唯品会电子商务等4家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培育成果颇丰。2020年,网易、唯品会、华多、多益、荔支、汇量、趣丸等7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家企业,海格、北明、广电运通、佳都、酷狗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百强,入选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国城市前列。

b2.jpg 

  (三)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加速成就转型动能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在构建完善互联网互动娱乐产业生态圈基础上,逐步完善5G行业产业链,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行业,并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探索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领域,支持引导平台型企业发展壮大,互联网软件业各领域蓬勃发展。细分行业来看,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已逐步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见表3)。

b3.jpg

  1.互联网信息服务快速增长

  广州作为华南游戏和移动互联网主要集聚区,在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连续十年保持 20%以上的发展增速。以互动娱乐、移动互联网等服务领域为主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快速增长,广州市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数从2015年的39家增加到166家,聚集了网易、酷狗、微信、华多等国内知名企业。“十三五”期间新增优视科技、广东神马搜索、中移互联网3家超10亿元企业以及30家超亿元企业;营业收入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的66.0%,是该行业大类中规模占比最大的中类,2016-2020年年均增速达到41.4%,高于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13.8个百分点,从业人数达1.9万人,比2015年增长1.7倍。

  2.软件开发成为产业转型关键

  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促进了数据的流动和使用,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催生了移动电商、移动营销、智能供应链、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广州市软件开发企业数从2015年的436家增加到1018家,营业收入规模由510.17亿元增至1422.17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速24.6%;企业数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逾六成,营业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从2015年的63.3%增长到2020年的71.6%;从业人数从2015年的6.9万人增长至14.9万人,5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3.传统信息技术服务稳定增长

  作为广州市信息技术服务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信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发展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则在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中扮演这不可或缺的角色。“十三五”期间,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数从2015年的139家增加到239家,营业收入规模由124.46亿元增至325.13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速12.7%;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数从2015年的51家增加到210家,营业收入规模由34.07亿元增至269.14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速27.3%。

  (四)中心区域集聚明显,外围区域补位延伸

  互联网软件业区域集聚特征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已形成了以天河、海珠为中心,并呈现向黄埔、番禺“东进南拓”的态势(见图3)。

图3  “十三五”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发展分区情况

t3.png


  天河区作为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省首批“互联网+”创建小镇,拥有互联网软件业企业超过1100家,已形成以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创意、物联网、高端软件、大数据等为引领的产业发展集群。作为广州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020年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为1965.67亿元,占广州市52.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3.4%,且在诸多细分领域具有发展优势,拥有网易、酷狗、佳都等细分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 

  海珠区依托琶洲数字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海珠创新湾、新滘路-环海珠湖创新带、中大国际创新谷,将打造成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为核心的国际科技价值创新枢纽。目前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粤科金融、小米、科大讯飞、唯品会等互联网及科技创新总部企业,涉及互联网通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十三五”期间区内互联网软件业发展迅速,行业营业收入规模先后超越黄埔区、越秀区,居全市第二位,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02.30亿元,年均增长78.7%,发展速度位居广州市第一。

b4.jpg

注:花都区2015年仅一家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企业,且基数较小,故同比增长速度较快。

  番禺区近年来加快推进万博商务区建设,围绕华多、虎牙、小米、百果园等龙头企业,吸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圈,2020年互联网软件收入达494.7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达38.7%。

  黄埔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区块链、大数据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园区,2018年获工信部批复创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已建成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中关村e谷区块链产业园、蚁米区块链众创空间、区块链未来空间等四大载体,形成国际化、地标性、开放包容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及应用创新孵化集群,2020年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达到341.7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3.5%。

  此外,白云区依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自动驾驶等产业,鼓励企业“上云用云”,有力提升区内软件信息技术企业开发能力。南沙区重点向人工智能发力,出台《广州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立100亿元规模的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打造3000亩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二、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发展与国内重点城市对比[3]

  互联网软件业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稳就业、促发展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国内各大城市紧抓互联网软件业发展机遇,加速产业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使其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原动力。通过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5个重点城市的2020年数据对比发现:广州市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企业数量位居主要城市前列行业占比仍保持一定优势;但同时存在缺少巨无霸龙头企业行业增速相对较慢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等不足。

  从企业数量看,广州单位数量接近1900家,位居第三,与上海、深圳数量相近;北京数量最多,超过3000家,杭州、重庆企业数量不足千家;从总量看,广州营业收入总量在6市中排第五,规模虽明显高于重庆,但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相比均有差距,主要是缺少杭州“阿里系”、深圳“腾讯系”等类似的龙头企业,总部企业不及北京和上海,缺少“字节跳动”“百度中国”类似大型总部企业。

b5.jpg

  从增速看,在疫情背景下6市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10%,显示出行业整体发展韧劲。广州市增速高于深圳,低于北上杭渝,位居第五;重庆市由于规模小,且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扩张期,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同比增长42.6%,发展迅猛。从占比看,广州市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总量占规上服务业总量的26.0%,杭州市对互联网软件业依赖度最高,占比达到59.6%,其次是深圳、北京,分别占36.2%和37.5%,上海和重庆占比不足20%,显示出各市互联网软件业对规上服务业整体拉动作用不一。

  从效益看,广州市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6%,高于北上;杭州、深圳和重庆分别为21.5%、19.1%和17.0%,明显高于广州,企业盈利情况较好。从用工人数看,北京吸纳就业超90万人,上海、深圳均超40万人,广州吸纳约30万人员就业,仅高于杭州、重庆。从人均薪酬看,广州市年人均薪酬高于重庆,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杭州年人均薪酬达到41.82万元,北京、上海年人均薪酬均超过30万元。

  从户均值看,广州市规上互联网软件业户均营业收入(1.85亿元)居六城市末位,与重庆(1.97亿元)相仿;北京、上海、深圳户均营收在3-5亿元,明显高于广州;杭州市因拥有阿里集团旗下一系列企业,如千亿级企业阿里妈妈,百亿级企业天猫、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带动行业户均营业收入超10亿元,远超其他城市。

  三、“十四五”互联网软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龙头企业亟需做大做强

  2020年广州规上互联网软件企业户均值(1.85亿元)明显低于杭州(10.16亿元)、北京(4.67亿元)、上海(3.59亿元)、深圳(3.00亿元),显示广州市规上互联网软件业仍以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法人体量与京沪深杭也有差距。目前广州尚未拥有对整个互联网软件业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虽有如网易、酷狗、唯品会等全国行业百强企业,但对比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巨头企业而言带动作用有限,难以带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不利于产业全链条发展。

  (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不佳

  从“十三五”数据看,头部企业对互联网软件业各项指标拉动作用明显:2020年互联网软件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全行业比重为23.6%,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占比均超过八成,其中行业前100强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2.3%和68.6%。从营业收入增长看,亿元以上企业对行业贡献率超过100%,反观亿元以下企业总体发展状况,2020年全年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拉低行业营业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其中2000万元以下企业同比下降56.4%;从营业利润情况看,亿元以下企业合计同比下降23.7%,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除去一家投资收益较大的企业以外,其余477家企业户均营业利润不足5万元,与大型企业差距明显。各项主要指标显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佳(见表6)。

b6.jpg

  (三)与传统产业融合度需继续提升

  从全市互联网软件业企业数量和龙头企业主要业务来看,行业在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方面发展相对成熟,龙头企业主要提供游戏、社交软件、线上直播等服务。根据工信局资料,2020年软件收入前十企业中,互联网、互动娱乐企业有7家;主营收入上升最快的前十企业中互联网、互动娱乐同样占7家。在于传统产业的融合当中,龙头企业对于开拓与传统产业融合板块的力度不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覆盖产业范围小,产业链未形成有效延伸。

  (四)政策导向不利于游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在经济增速放缓大环境下,政策导向对市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逐步出台系列政策,逐步规范、引导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版号发放收紧,网络游戏总量受调控,广州获取版号的一方面增加了游戏公司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广州的游戏新品上市,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难以持续。在规范发展的基调下,游戏产业发展将有所放缓,而我市游戏产业占比较大,受影响程度也较大,网易、腾讯、华多、虎牙等游戏类企业增速也将放缓。

  (五)高端人才竞争激烈

  从人才政策、引进力度,以及现有在库企业中,人才研发部门或区域性研发总部较少落户广州。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互联网软件业对高端人才需求较大。广州依托中大、 华工等众多高校,在输出软件基础人才方面实力雄厚,但对人才吸引力度不够,仍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在产业发展氛围、高端人才薪酬待遇、子女教育和个税返还等方面配套政策服务还亟待完善。

  四、“十四五”互联网软件业发展建议

  (一)优化互联网软件业发展生态,吸引龙头企业进驻和人才落户

  以制度优化、措施得力、智力支撑为抓手,全面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一是针对产业集聚度,加快重大载体建设和试点示范,促进“一江两岸三片区”良性互动,发挥片区创新集聚和产业融合优势,全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同时强化数字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围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加速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产业聚集区,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条,激发良性内源动能发展。二是针对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个税返还、住房分配、子女就学、户籍迁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高端人才“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二)引导互联网产业转型,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

  受到人口红利到顶、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互联网产业依赖流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建议引导互联网产业发展转型,一方面扶持游戏引擎、精品游戏研发、电子竞技等领域的发展,引导互联网产业“高端化”转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连接、匹配和协同生产制造资源与C端消费需求的企业或平台,推进建设智能制造,做大做强数字会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转型。

  (三)完善信创产业配套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参与信创产业建设

  信创产业作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近年来最大的市场机会,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广州目前已成功搭建“234”(2个操作系统、3个主流芯片、4个整机厂商)信创基础体系,广州市信创云服务平台今日也已成功搭建“1+2+3”云平台总体架构(即1个可信云管控平台,2个可信虚拟化平台,3条技术路线)。下一步应继续完善信创产业配套服务,鼓励软件中小企业参与信创产业应用和服务建设,加大产业链条发展扶持,提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能力,加速建设信创产业认证、咨询、培训服务体系,助力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帮助更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广州中小软件企业加入到信创产业中。

  (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5G、物联网、区块链、VR等新兴技术作为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对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也至关重要。要通过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为牵引,一是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鼓励企业开展5G、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优势产业的应用创新研发,积极推动数字核心技术在通信、医疗、交通、教育、电子政务、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三是以人才引进、资金扶持、项目牵引等方式,探索突破区块链、量子、VR等新兴技术,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发展高地。



  [1]规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共十个行业门类。互联网软件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中。

  [2]两税合计指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两个指标合计数。

  [3]由于各市年报数据未发布,本章分析使用各市2020年快报数据。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