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数据解读

出新出彩跃台阶 现代服务展新颜——“十三五”时期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来源:本网 字体:【

  “十三五”时期,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州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相继出台,为广州现代服务业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澎湃动力。广州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打造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平台为重要抓手,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持续增强,内需动力不断释放,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跃上万亿元台阶,焕发出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7.6%,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引领我市经济不断前行。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801.2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1%,自2019年以来连续两年总量突破万亿元、占比超过65%,维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其中,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业(不含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下同)、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增加值均达到千亿元级别。

1 “十三五时期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t1.png

  (一)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增长,迸发强劲活力

  “十三五”期间,广州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吸引今日头条、小米信息、趣虎网络等互联网企业落户广州,全市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步入快速增长通道。五年间,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9.4%,高于同期全市现代服务业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强劲引擎。2020年,企业在疫情之下纷纷“上云用数赋智”,网上办公、线上消费、在线教育、直播经济井喷式发展,大数据、5G等互联网服务企业迎来发展窗口期。全市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加值1593.84亿元,比2015年增长1.4倍;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比2015年提升4.1个百分点;同比逆势增长13.0%,高于全市现代服务业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表现亮眼。

2 “十三五时期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加值增长情况

t2.png  


  (二)金融服务持续扩大,提供稳健支撑

  广州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金融市场表现活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由2017年第37位提升到2020年第21位。“十三五”期间,金融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8.0%,高于同期全市现代服务业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比重为18.7%,是全市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的有力支撑。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22万亿元。其中,存款余额6.78万亿元,是2015年末的1.6倍;贷款余额5.44万亿元,是2015年末的2.0倍。保险市场迅速扩张。2020年,保费收入1495.62亿元,是2015年的2.1倍,居省内首位,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三位。2020年,金融服务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关口,达到2234.06亿元,比2015年增长60.3%。

  (三)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广州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360.67亿元发展至2242.81亿元,年均增长3.9%,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0.9%提升至12.4%,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房地产开发市场呈现投资持续增长,施工面积逐步扩大的特点。202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93.95亿元,同比增长6.2%。从构成看,住宅投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点,居民安居宜居的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5.4%,比2015年提升3.1个百分点。从住宅户型结构看,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分别占比28.1%、60.4%和11.5%,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房屋施工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1878.29万平方米,五年间年均增长4.9%。

  (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模明显扩大

  “十三五”期间,广州持续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实现基础教育扩保障,高等教育提成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6.54万个、示范性高中31所。组建教育集团86个,实现市属优质资源和特殊学校11区全覆盖。大力推进大湾区教育交流合作,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设并开工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一期启用、二期开工。广州地区5所高校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8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纳入“双高计划”。2020年,全市教育增加值1367.32亿元,是2015年的1.7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全市现代服务业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发展较快,受疫情冲击较大

  广州做优做强国际金融城、天河中央商务区、万博南站商务区、白鹅潭商务区、白云新城等经济功能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广告传媒等专业服务业,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日益壮大。2020年,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四上”法人单位3249家,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间,广州大力提升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辐射面,全市会展业展览场次、展览面积比“十二五”分别增长46.1%和5.7%,稳居全国第2。若不考虑疫情影响,2016-2019年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年均增长10.8%,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受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增加值同比下降7.1%,为1057.34亿元。

  (六)天河南沙两区凸显集聚效应,领跑全市

  “十三五”期间,各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从发展规模看,2020年,天河、越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3720.93亿元和2196.84亿元,占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5%和18.6%,两区合计占据全市一半。从发展进程看,天河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南沙依托自贸区创新融资租赁模式,成为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两区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70%,分别达75.7%和73.4%,领跑全市。

  (七)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企业经营状况良好。2020年,现代服务业“四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09.92亿元,比2015年增长84.8%。其中,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健康服务、现代物流业表现活跃,营业收入成倍增长,分别比2015年增长2.5倍、1.7倍和1.4倍。五年间,现代服务业“四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1%,高于同期全市“四上”企业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呈良好发展态势。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疫情之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出现回落

  2015-2019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逐步提升的态势。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首现回落,主要是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拖累。疫情之下,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减收明显,租赁和商务服务受到较大冲击,增加值同比下降7.1%,是五年来首次负增长,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9年的7.0%下降至5.8%,降幅达到1.2个百分点。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影响下,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65.1%,比2019年减少1.0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与深圳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深化

  从构成上看,广州部分现代服务业分类规模比深圳大,但金融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规模与深圳相比,差距相对明显。2020年,以教育、现代交通出行为主的其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广州高于深圳约860亿元;房地产业、健康服务、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广州均高于深圳逾300亿元。但金融服务增加值,广州低于深圳近2000亿元;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加值,广州低于深圳逾1200亿元。从占比上看,2020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1%,低于深圳11.0个百分点。广州现代服务业亟需进一步扬鞭奋蹄,砥砺前行。

  (三)金融业增加值规模全国排名第四位,但金融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202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金融业增加值规模在全国各城市中均排名第四位。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的城市有五个,分别是上海(38700.58亿元)、北京(36102.6亿元)、深圳(27670.24亿元)、广州(25019.11亿元)和重庆(25002.79亿元)。五城市中,北京、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级别,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级别,广州、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在2000亿元级别,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规模与北京、上海和深圳存在较大差距。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3%,分别低于上海(25.3%)、深圳(24.4%)、北京(23.7%)、重庆(16.8%)13.0个、12.1个、11.4个和4.5个百分点,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b1.jpg

  (四)全市各区发展欠均衡,辐射带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从规模看,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千亿元能级的区有天河、越秀、海珠和黄埔,而从化、增城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均不足300亿元,从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仅为天河的3.0%,总量悬殊。从占比看,天河、南沙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70.0%,而花都、增城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不足45%,花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天河34.4个百分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下,只靠个别区不足以强化广州的核心引擎功能,亟需构建多中心发展模式,形成多点支撑的格局,融合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

b2.jpg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三、对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强金融,抓牢现代经济命脉

  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一是拓宽资金来源。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吸引境内、境外资金流入广州,引导金融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领域配置,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政府基金管理体系,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高效对接现代服务业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专项融资产品及融资服务,精准提高融资支持。推动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现代服务业企业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强化税收扶持。既要立足当前,巩固支柱税源;又要着眼长远,培植新的税源。对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允许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强化税源培植巩固工作。

  (二)促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提振市民消费信心、企业发展信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丰富消费供给。坚持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并举,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冲疫情影响。二是提高供给品质。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品牌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消费产业,促进城市消费提质扩容。三是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健全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制定完善促进消费相关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城市消费竞争力。

  (三)育链主,打造经济增长极

  增强产业发展引领功能,积极培养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软件和信创、现代会展业、现代金融业、文化创意、时尚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积极推进补链、稳链、强链,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集群,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优服务,厚植宜商土壤

  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水平,把广州打造成各类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福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流程再造减环节、全程网办减时间,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等方面,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增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动力。

  (五)聚人才,广纳发展智慧

  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使广州成为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一是培育人才。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引进人才。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精准制定人才政策,吸纳一批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做好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工作。三是留住人才。加强人才激励,在住房、教育、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服务,使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稳得住、扎下根、发展好。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