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业务 > 数据解读

2025年一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发布时间:2025-04-27 来源:本网 字体:【

  进入2025年,广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更加关注优结构、强动力、提质量、增效益。当前,产业转型的结构性调整虽仍面临压力,但随着一系列政策加力显效,经济大盘“稳”的态势不断巩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呈现“1个支撑、2个改善、3个持续”的特点。

  一个支撑:服务经济提质发展

  第三产业占广州GDP的比重超过70%,服务业之于广州经济具有“压舱石”的作用。近两年,在经济增长结构性分化形势下,服务业表现总体稳定,支撑广州经济平稳穿越新旧动能转换周期。

  2025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广州GDP增长贡献率超九成。其中,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两业融合持续深入、服务消费扩容提质,以商务服务、技术服务、文旅服务、康养服务为代表的服务行业焕发活力,助推全市规上服务业开局向好。1-2月(错月[1]),全市规上广告业(26.8%)、供应链管理(20.2%)、总部组织管理(17.2%)、咨询与调查(14.8%)、人力资源服务(12.7%)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反映广州产业综合配套功能不断增强,“产服融合”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穗式孵化不断打造科技服务新范式,技术推广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中介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6%、10.3%和28.0%。服务消费方兴未艾,春日经济蓬勃绽放,人气旺、年味足的新年系列活动为文旅消费加分,促进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1%;银发经济释放潜力,护理机构服务、老年人养护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1%、12.9%;“食在广州”消费券催热人间烟火,一季度全市餐饮收入增速回升,其中限额以上正餐服务营业额增速转正,快餐(6.0%)、饮料及冷饮服务(18.2%)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两个改善:汽车产业加快改善、内需领域稳步改善

  汽车产业蓄势发力。近几年,作为广州第一支柱的汽车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凸显广州经济的结构性增长压力。但随着新能源车逐步发力,汽车产业呈现企稳回升势头。一季度,全市汽车产销两端同步改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降幅加快收窄,其中新能源车产量在小鹏汽车带动下实现自去年5月以来累计产量增速的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降幅也明显收窄,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0%,3月当月零售额增速达21.1%。此外,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7%,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投资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在前两年“快跑”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仍然延续35.6%的较快增长速度。产业链的补齐补强,正在不断重塑广州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用于新能源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产量倍增;智能驾驶不断前行,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开放智驾测试道路1298条,累计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2025年2月28日起,《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广州在打造智车名城的发展之路上发起了新一轮“冲刺”,从“汽车之城”走向“智车之城”的决心可见。

  消费投资双双回升。在假日经济趋旺及政策效应带动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提速,与1-2月相比,限额以上21类主要商品中,有18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加快。其中,时尚消费欣欣向荣,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5.2%)、化妆品(8.1%)、金银珠宝(15.3%)、体育娱乐用品(47.2%)等商品零售额增长向好,牵引着供给端加快恢复,带动一季度规上文体娱乐用品制造(7.6%)、化妆品制造(10.1%)实现增加值较快增长,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生产有所改善,同时,这些行业领域的工业投资也均呈现较好增势,为催生更多时尚表达、巩固广州都市消费工业优势蓄势赋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持续快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连续24个月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投资稳中有升,电力供应、互联网数字基建、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倍增,彰显投资强后劲、补短板的力度和扬优势、惠民生的温度。

  三个持续: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新兴动能持续引领、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广州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抓好政策落实,持续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促进相关领域的消费回升、投资增长、生产恢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各大电商平台花式上新促销活动,带动一季度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重回两位数增长区间,以旧换新主要商品中,电子产品消费、家具消费加快回暖,家电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清洁器等产品产量增长均超50%。地方新增专项债加速发行,促进投资项目落地和到位资金改善,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扭转去年全年负增长的趋势,同比增长10.5%,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5个,同比增加108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53个。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推进,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3.6%,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5.4个百分点。随着需求改善、生产流通,经济循环更趋活跃,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3%,其中,货运市场平稳开局,港口生产效率提升,快递市场热度不减,根据邮政管理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35.3亿件,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同比增长16.2%。

  新兴动能持续引领。“AI+”行业破圈赋能,为数字经济增长打开新空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30%。其中,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9.7%、6.8%;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与其他行业加速融合,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48.2%)、数字内容服务(28.8%)、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18.6%)、互联网平台(15.6%)、信息技术咨询服务(13.2%)实现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数字产品制造锚定关键领域,不断发挥集聚效应,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2.1%,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模组、逻辑芯片、模拟芯片等相关产品产量均增长20%以上。加速布局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延续两位数增长势头,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高位增长,为广州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注入动力。稀土磁性材料、工业特种气体、隔热隔音人造矿物等新材料产品加快产出,实现产量分别增长1.2倍、24.6%、22.5%。

  市场活力持续激发。2024年以来,广州领全国之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面向社会公开发布100项年度改革任务,营商环境之“优”,保障了市场主体之“稳”。今年一季度,全市创新创业氛围仍然浓厚,新登记经营主体13.84万户,同比增长22.8%,其中,新登记企业9.45万户,同比增长21.1%。“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成效显现,新增入库新设立(新投产)“四上”企业111家,数量同比增长40.5%;民营工业企业保持韧性,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3%。市场信贷需求总体活跃,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5.2%,增速比2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在提振消费政策带动下,住户短期消费贷款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2.1%;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延续较快增速,同比增长9.1%。

  综合来看,一季度,广州经济在旧动能支撑减弱、新动能仍在培育的爬坡过坎中实现增速回升,实属不易。但当前新的增长引擎尚未完全构建,工业生产有所改善下的回稳基础仍需巩固,服务经济向好支撑下的增长动力仍需增强。下一阶段,要以布局“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根本基点,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夯实发展底盘、紧抓项目积蓄发展后劲、广招人才厚植发展沃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巩固经济“稳”的基础、“进”的势头。   



  [1]营业收入均为错月指标,下同。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