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数据解读

迈向产业新赛道 激活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时期广州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来源:本网 字体:【

  “十三五”时期,随着《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的出台,广州把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展望“十四五”,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兴产业,是广州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方向。

  一、“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1]发展概况

  (一)新兴产业增长较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高

  新兴产业增长较快。“十三五”时期,广州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从2015年的4345.0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757.15亿元,年均增长7.2%,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0%)高1.2个百分点。从增长趋势看,广州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增长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相近,每年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从三次产业看,新兴产业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1:36.2:63.7。

1:  2016-202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及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图1.png

  占比持续提高。“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25.0 %,提高到2020年的27.0%,占比逐年提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市经济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

22015-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

图2.png

  (二)八大新兴产业中,两个产业的增加值总量超千亿,三个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8%

  从各产业增加值总量看,2020年,广州八大新兴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两个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分别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376.81亿元和2149.06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6.2%、下降1.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5%、8.6%,比2015年分别提高0.3个和0.6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7.2%和6.3%,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

表1.jpg

  从各产业增加值增速看,有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超8%,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2020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987.75亿元、436.79亿元和196.64亿元,在“十三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分别为9.9%、9.0%和8.1%,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9个、3.0个和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4.0%、1.8%和0.8%。

3:“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八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

图3.png

  (三)新兴产业的“四上”企业数量增加,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相关行业的“四上”企业进一步壮大,呈现企业数量[2]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等特点。从企业数量看,相关行业的“四上”企业数从2015年的10532个提高到2020年的18022个,增长超过七成。从营业收入看,相关行业的“四上”企业营业收入从1.63万亿元提高到1.92万亿元,增长17.8%。从资产总计看,相关行业的“四上”企业资产从2.36万亿元提高到3.28万亿元,增长近四成。从吸纳就业人员数量看,相关行业的“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数从231.88万人提高到254.67万人,增加近一成。

4:“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四上”企业数量及规模增长情况

图4.png

  (四)新兴产业相关项目有序推进,投资稳步增长

  2020年,全市667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新兴产业相关项目3615个,占比为54.1%,合计完成投资1793.06亿元。 “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相关项目投资年均增长5.9%,增长趋势呈现先慢后快特点,2016-2017年,新兴产业相关项目投资年均增速仅为0.8%,2018-2020年,投资年均增速提高到9.5%。从具体产业看,轨道交通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相关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较快,达到14.4%、12.0%和6.4%,分别高于新兴产业相关项目投资平均增速8.5个、6.1个和0.5个百分点。

  (五)新兴产业中的规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持续加大

  “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相关行业中,有研究开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497家增加到3447家,增加1.3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合计从2015年的151.10亿元增长到271.55亿元,年均增长12.4%。从具体产业看,轨道交通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相关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年均增速较高,分别达到24.3%、20.9%、13.7%和12.4%。

  二、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重点行业支撑力度不足

  一是工业增长放缓。工业是孕育新技术、新产业的温床,工业整体占比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削弱。从2012年起,广州工业增速连续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占比逐年下降,特别是2015年以来,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0.2%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22.9%,直降7.3个百分点,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偏低。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虽然稳步提升,但在全省仍然居后,占比仅为16%左右,一直未有突破,明显低于深圳(66%左右)、惠州(40%以上)、东莞(40%左右)。三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规模较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广州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9.4%,但增加值总量与国内重要城市相比仍然较少。2020年,广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593.84亿元,大幅少于北京(5540.50亿元)、杭州(3170亿元)、深圳(2883.48亿元)以及上海(2760.60亿元)。

  (二)独角兽企业数量偏少

  独角兽企业[3]是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少,企业估值相对较低,对新兴产业引领力量不足。从数量看,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国227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广州8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与上年持平,少于北京(93家)、上海(47家)、深圳(20家)、杭州(20家)、南京(11家)。从企业估值看,从广州8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共计1020亿元。其中,小鹏汽车估值300亿元,云从科技估值200亿元,名创优品以及百布估值超过100亿元,没有估值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反观其他城市,杭州的蚂蚁集团(估值10000亿)、菜鸟网络(估值1900亿),北京的字节跳动(估值5600亿)、滴滴出行(估值3700亿)以及上海的陆金所(估值2700亿)和深圳的微众银行(估值1500亿)估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

5:  2020年胡润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城市

图5.png

  (三)风投领域有待进一步发展

  广州风险投资起步晚、与先进科创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风险投资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融资途径。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已成为新兴产业必不可少的孵化器,正是由于风险投资的兴起,使得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互联网产业在上世纪末快速兴起并发展成熟。而广州历来偏重发展贸易、制造业等实体产业,企业更依赖传统融资渠道,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投资占企业融资比例相对较小。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州风险投资市场建设,倾力打造“中国风险投资之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先进科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外统计,2018年,按超过1亿美元的风投交易次数排名,在全球最受风投青睐城市中,广州排在第11位,仍落后于北京(第2)、上海(第3)、杭州(第6)和深圳(第7)。

  (四)外部挑战依然复杂严峻

  中美贸易战从市场阻滞、技术封锁、产业链斩断等多个维度,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负面影响。“十三五”时期,中美发生了激烈的贸易战,主要波及高效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和高铁装备。广州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产品中的机电、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细分行业如纺织品、金属制品受到一定的冲击。从市场需求看,美国对部分新兴产业的产品提高关税,直接地提高了该产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遏制了产品需求。从技术封锁看,限制中方在美投资尤其是并购高技术企业,也会抑制新兴产业技术成长速度。从产业链看,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中高端产品等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对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卡脖子”影响。

  三、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的建议

  (一)坚持人才引领

  人才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首要资源。要进一步发挥广州科教资源优势,完善引才聚才机制,增强人才吸引力。一方面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培养资助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更要针对束缚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问题,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政策和体制创新,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针对独角兽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量身定制服务,出台适宜我市“独角兽”的专项政策,推动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来穗创业。

  (二)发挥资本推动

  资本是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要把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完善促进创业投资相关政策机制。丰富创业投资主体和资金募集渠道,完善创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服务体系、拓宽和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和机制、优化创投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新兴产业投资监管和市场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引导基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促进现有的引导基金向更加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转变,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鼓励有需求、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依法依规从事创业投资活动。三是鼓励成立公益性天使投资人联盟等各类平台组织。培育和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促进天使投资人与新兴产业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天使投资氛围。

  (三)强化科创支撑

  科技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积极争取支持新建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动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组建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构建多层级产业创新平台。二是加快推动广州市“城市大脑”建设工作。以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示范为切入点,加强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应用融合。三是要发挥企业产业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更多向基础研究和上游迈进,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深耕新兴产业链

  提高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深耕新兴产业链。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统筹推进新兴产业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完善,中国香港、澳门及珠三角9城市均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且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一是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保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高端化发展,瞄准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部署人工智能、区块链、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二是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佛山、深圳等城市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重点新兴产业集群,重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新兴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坚持开放融合。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力。



  [1]2021年初,《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力打造广州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3+5”新兴产业),经测算,2020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30.4%,2021年上半年提升至31.2%。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十三五”期间的新兴产业情况,统计口径仍然依据《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与新制定的“3+5”战略性新兴产业口径不同,具体统计范畴为: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与新能源、轨道交通、高端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与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涉及7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288个行业中类以及747个行业小类。其中行业小类全部或部分纳入新兴产业统计。

  [2]注:因无法精确区分相关行业小类内的企业或从业人员是否参与新兴产业活动,文中“四上”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数均包括了相关行业小类的全部“四上”企业数及从业人员数。

  [3]独角兽企业,简单定义就是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具备行业朝阳、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它们往往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是某一个行业的细分领域的龙头,其中部分公司将会推动某一新兴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