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数据解读

十年跨越成就非凡 出新出彩奋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本网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将错综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压力转变为发展的新动力,以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彰显,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了初步回答,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中担起了广州责任、展现了广州作为。

  第一部分  老城市不断焕发新活力


  一、“老城市”积淀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代代广州人承前启后、赓续血脉、守正创新,在这座220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不断延绵“老城市”的历史文脉,积淀“老城市”的深厚底蕴,让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城市日益彰显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截至2021年7月,全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项目2项1(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占全省人类非遗项目(4项)的一半;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非遗项目95项,市级非遗项目116项。历史文物古迹2众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是广州文化自信的来源,支撑着广州发展,引领着广州前行。截至2021年末,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共3381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如南越王墓有2000多年历史,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街区26片,历史风貌区19片,历史建筑815处。中轴线建设周期加快。广州在云山珠水间形成3条南北向城市轴线3。从两千年到数十年,从1.6公里到12公里,广州中轴线越来越长,建设周期却越来越快。3条中轴线并行于千年古城,折射出广州的巨大变迁;尤其是在新中轴线上,从1997年总高度391米的中信广场建成,到2009年竣工高600米的广州塔、2010年竣工高432米的西塔,再到2016年高530米的东塔正式投入使用,“广州高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刷新了4次。千年商都因贸易而兴盛。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广州孕育中国最早、最成熟的商业文化,成就独特的商贸城市气质,为广州续写千年商都传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全国第一批个体户、全国首个个体集贸市场、国内大陆零售百货店内第一家开架式售货的商场等都是在广州出现。全国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广州引进。国内首家穗港合作经营的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广州,并首创出租车“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昼夜服务”。国内首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在广州落成,首个民间金融街在广州开业,首家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在广州启动。


  二、“新活力”焕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释放活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抓住新机遇,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展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


  (一)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跨越3个5000亿元台阶,2012年超过1.3万亿元,2013年迈上1.5万亿元台阶,2018年冲破2万亿元大关,2020年再上2.5万亿元台阶,2021年4达28231.97亿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1倍;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近1/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州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按可比价格计算,2012-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6.6%)、全省(6.9%),保持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广州人均GDP从2012年的95550元提升至2021年的150366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是2012年的1.5倍,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3307美元,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4:36.2:62.4,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提升,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9年超70%,2021年提高到71.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7.3:71.6。随着“制造业立市”的提出,产业结构及时调整,第二产业地位加固。第二产业占比在2017年低于30%,随后波动回升,2021年回升至27.3%,2022年上半年回升至28.0%;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23.3%回升至2021年的23.8%,2022年上半年回升至24.8%。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


  近年来,广州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616.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8年的30.0%提升至2021年的3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9%,对于广州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近三成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实属难能可贵。“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以及“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在1500亿元及以上级;其中数字创意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600亿元级提升2021年的1500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形成网易、酷狗等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5家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的造车新势力表现强劲;新型显示产业产能持续释放,年产值规模已超20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是2012年的2.9倍,2012-2021年年均增长11.3%,其中工业投资近3年连续超千亿元。超视界、乐金显示OLED、广汽智联网、粤芯芯片、科大讯飞、百济神州等一批引领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投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广州制定实施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城市,2021年累计建成5G基站6.5万座。


  (三)制造业立市取得新成效


  广州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制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若干措施等政策,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2021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达301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58.0%提高至59.3%;形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智车之城”“新型显示之都”“生物医药新高地”建设蓄势聚力,2019年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高新技术为制造业升级加注新动能,2021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53.80亿元,2014-2021年年均增长13.0%;高新技术企业11429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是2012年(1384家)的8.3倍;其中营收百亿、十亿级、亿级以上高企数量达到26家、297家和2007家。


  (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展现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尤其是2021年7月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千年商都以更开放的姿态、全面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提供发展机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22.56亿元,是2012年的2.3倍,消费规模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位列第4;2012-2021年年均增长8.8%。网络消费规模逐步壮大。2021年,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2018-2021年均增长近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1.8%;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从不足2018年的20亿元增到60亿元以上。直播电商先发优势突出。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产业联盟、首个直播电商研究院、首个直播电商智库在广州成立,首创“广州直播带货一起上”云课堂,举办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2021年,广州在淘宝天猫平台的主播数、开播场次、直播商品数均位居全国第一,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十大直播之城榜首,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地区广州独占9席,位列全国第一。首店经济5表现亮眼。中商网数据显示,近3年广州共引进首店597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5。从首店类型看,广州吸引了大部分线上流量品牌的首家线下门店,首店行业业态类型丰富,涉及餐饮、零售、文体娱乐、亲子、生活服务等,其中餐饮业态占比达到46%,“食在广州”的烟火气息更加浓厚。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自2014年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以来,广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率先出台全国首个跨境电商RCEP专项政策《广州市把握RCEP机遇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率先打造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公共分拨中心。白云机场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迈进千亿元大关的空港口岸。


  (五)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以有力的政策支撑以及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商品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2021年,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达10824.94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4.3%;其中出口总值6311.26亿元,年均增长6.1%。出口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从2012年的1953.8亿元增至2021年314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2012年的709.2亿元增至2021年997.8亿元。服务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市共有5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服务进出口额约500亿美元,是2012年的2.7倍,规模位列全国第4。


  (六)民营经济释放新活力


  民营经济增加值破万亿元。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374.15亿元,2020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增加至11492.50亿元,2021年是2012年的2.1倍。民营企业活力迸发。2018-2021年,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6%,年均增速比规上工业高1.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年的28.3%提升到31.5%;规上服务业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9.4%,年均增速比规上服务业平均高8.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从2018年的50.3%提升到53.4%。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显示,广州有17家民营企业入选,比2020榜单增加2家。民间投资保持热度。全市民间投资额从2012年的1158.1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62.93亿元,2021年是2012年的4.3倍,2012-2021年年均增长15.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30.8%提升到43.1%,为城市经济积蓄力量提供强大支撑。


  (七)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再迎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等战略性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广州三大国家级经开区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008.19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3505.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2-2021年年均增长8.1%;截至2021年底,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达到20亿美元以上;在2021年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第一。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2015年263.54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714.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5-2021年年均增长13.0%。南沙2012年获批国家级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于2015年正式挂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不足800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突破2000亿元,达213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2-2021年年均增长11.6%,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5.1:72.7:22.2调整为3.3:41.6:55.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近3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由不足900亿元提高至26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增长迅猛,整车出口超2.7万辆,打造汽车跨境贸易国际枢纽。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项目223个,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港航物流、特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落户的港澳企业2700多家,投资额达1170亿美元。在商务部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第12名。2022年6月初,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随着《南沙方案》的出台及各项相关措施的落地与推进,南沙在吸引更多产业进驻和人才集聚方面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第二部分  四个出新出彩


  一、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充分发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优势,在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上砥砺前行,在提升枢纽门户能级、提升区域竞争格局、打造品质生活环境、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枢纽门户能级实现新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全力打造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为广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着交通“流量”转化经济“留量”。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特殊环境下,更体现发展韧劲。2021年,全市客运量达2.20亿人次,货运量达9.82亿吨,广州客运量和货运量均居全国前列。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不断增强。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近5000万人次级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7000万人次级,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也达4377万人次,成为全球复苏最快的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ACI)2020年度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旅客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蝉联全国首位;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创历史新高,居全国机场第2位,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幅超20%。国际航运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广州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湾区港口群比较优势,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从2014年的第26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3位。2021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51亿吨和2446.65万标箱,连续两年均分列全球第4位、第5位。“珠江航运运价指数”2016年正式发布,增强广州航运价格“话语权”。陆地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强化。高水平构建四通八达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网线,高铁班次、广州南站客流量均居全国首位。2021年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其中地铁线路589公里,运营线路里程居全国第3、世界前5;全年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28.4亿人次,居全国第2,日均客运量达764.3万人次;客流强度1.3万人次/公里,居全国第2。


  (二)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布局科技创新轴,提升区域竞争格局。2020年6月,广州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2021年,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81.72亿元,是2012年的3.35倍;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1.94%提升至2021年的3.12%。2021年,广州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5家,持续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20人,近五年增长约70%6。科技支撑疫情防控,金域医学核酸累计检测量居全球首位,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企业新冠检测试剂盒累计销量超9亿人份,居全国第一。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6年分别增长2.8倍和2.1倍。2021年度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显示,16家广州企业入选独角兽企业,数量比2018年(9家)明显增加。全市技术交易活跃,2021年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2413.11亿元,位居全国第3,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比2012增长12.2倍。“十四五”开局,对标世界一流科学高地,科学规划举全市之力打造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一区三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轴”空间布局,连接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加速高端要素和科创资源集聚流动,有利于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


  (三)公共服务供给获得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下力气。基础教育普惠均衡发展。2021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达56.96万人,比2012年增加1.89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16.44万人,增加34.18万人;在园幼儿63.32万人,增加24.98万人。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53.43%和88.18%。平均每位小学、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7.92人、12.08人,均比2012年有所降低。高等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从2012年的100万左右(101.23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155万人(155.83万人)以上,在校大学生数量多年来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生从2.03万人增加至3.38万人,十年累计25.27万人;本专科毕业生从23.69万人增加至31.98万人,十年累计276.61万人,为广州发展提供大量优质人才。加强与国外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高地,至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后顺利开学。医疗资源与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末,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14个,比2012年增长65.6%;三级医院达70家,其中三甲医院增至3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十年增加13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从2012年的7.06万张增至2021年的10.6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从6.22万张增至2021年9.71万张。全市医护比从2012年的1:1.20提升至2021年的1:1.33。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9.41岁提高至2021年的83.18岁。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加快。全市养老床位从2012年的3.40万张提高至2021年的6.99万张。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3834元,比2012年(2614元)增加1220元。


  (四)生活环境品质化呈现新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向“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总体目标愿景迈进,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公园绿地覆盖率提升。构建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四级城乡公园体系,逐步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增强市民绿色幸福感,2021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0平方米,居国内主要城市前列。蓝天碧水保卫战成效明显。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全面达标,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8.5%,占比连续五年超八成;PM2.5年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连续五年稳定在较低浓度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灰霾日数为1980年以来最少;全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自2011年起保持100%,地表水国省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2021年提升至81.3%。群众安全感增强。广州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比2016年下降50.7%和36.4%;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双下降”,群众安全感增强,不断为幸福城市加码。商业功能区建设升级。北京路、正佳广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天河路商圈、永庆坊、上下九步行街获评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城市商圈结构的优化及多元化的商业发展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虽然近两年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太古汇、正佳广场和天河城进入2021年全国购物中心销售额前30强7


  (五)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比2012年增加465.53万人,十年来年均增加45万人以上,为广州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83.85%提高到2021年的86.46%,城镇化稳步推进。广州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后,两个县级市从化、增城于2015年正式挂牌“撤市设区”,广州城区面积由2014年的3843.43平方公里扩大到7434.40平方公里,为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产业拓展创造更多空间和潜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广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5408元提高到2021年的74416元,其中在2014年、2016年、2019年和2021年先后跨过4万元、5万元、6万元和7万元大关,多年稳居全省第一,2012-2021年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于2016年、2020年分别跨上2万元、3万元台阶,从2012年的14234元提高到2021年的34533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10.3%。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2.49:1缩小至2021年的2.15:1,推动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的城镇化格局。


  二、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释放强劲文化动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化魅力焕发,积极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努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增加值2017年破千亿元,2020年超1500亿元;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66%提升到2020年的6.13%。2021年,规模以上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3238家,是2012年的2.2倍,增加超过1700家;实现营业收入4980.99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各行业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176.95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比重为43.7%。


  (二)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增强


  积极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2021年,全市实现通借通还且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321个,比2015年(87个)增加234个;每5.9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镇(街)图书馆覆盖率达100%。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64家,比2012年(32家)增加1倍;文化馆(站)189家,比2012年(179家)增加10家。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社会体育场馆、受财政资助兴建的社区小型足球场全部实行惠民开放,每年惠民时长超过100万小时,受惠市民超过1000万人次。


  (三)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提升


  随着经济实力提升,市民消费习惯也步入新的周期,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提升,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比2019年下降外,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至2019年的430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从8.9%提升至9.6%。其中,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1140元,比2014年增长81.2%;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162元,比2014年增长34.1%。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从2014年的不足600元增加至2019年的104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从3.8%提升至4.6%;其中,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455元,比2014年增长1.4倍;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587元,比2014年增长60.8%。


  三、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着力打造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定制经济品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聚合能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现代服务业规模攀上新台阶,2019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达13636.8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62.7%提升至2021年的67.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不足8000亿元(7981.4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超万亿元(10860.0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8%。大力发展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法律会计、人力资源等智力驱动型的高端专业服务业,不断提升综合配套功能和集聚能力。2021年,高端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60.32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1%。


  (二)金融业发展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扎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金融市场表现活跃,金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金融业增加值规模稳步扩大,由2012年的不足1000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近2500亿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规模是2012年2.5倍;按可比价计算,2012-2021年年均增长9.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6.9%提升至2021年的8.7%;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8.1%,成为全市第四大行业门类,有力支撑经济稳步增长。自2017年广州首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体系排第37位,2022年(GFCI 31)提升至全球第24位。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0万亿元、6.14万亿元,体量居国内大城市中第4位,分别是2012年末的2.5倍和3.5倍;2012-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11.0%和13.2%。广州绿色金融发展获国际金融论坛(IFF)授予2020年全球绿色金融特别贡献奖。广期所2021年获批设立,成为全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广州碳交所的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2亿吨,居全国的碳排放试点首位。2021年,全市保费收入1463.36亿元,规模多年居国内城市第3位。


  (三)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广州紧抓现代供应链体系迎来加速发展机遇期,疫情期间在提升城市枢纽门户功能的同时,全力保供应保流通,发挥稳链筑链保畅通作用。2021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9.72亿元,是2018年的1.9倍,2018-2021年年均增长20.1%;其中,全市货运代理、多式联运营业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分别增长28.3%和69.4%。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620.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41.54亿元,2018-2021年平均增长7.5%。网上消费畅旺带动快递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迈入“百亿件”时代,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106.78亿件,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比2017年增长1.7倍,反映出广州的经济活力和辐射能力。


  (四)会展能级不断提升


  广州加速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大力提升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和辐射面。2021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388场次,展览面积683.81万平方米。其中,各专业展馆举办的经贸类展览209场次,展览面积666.92万平方米;场次和面积稳居全国第2位。全市重点场馆接待会议6492场。广交会展馆全年办展面积合计462万平方米,居全球单馆办展面积首位。


  (五)高技术服务业聚集显现


  近年来,广州集聚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高科技服务业。2021年,高技术服务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692.61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3%,占比较2018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8-2021年年均增长19.4%。其中,电子商务服务(38.8%)、科技成果转化服务(23.9%)、研发与设计服务(23.9%)、检验检测服务(23.9%)、环境检测与治理服务(20.4%)年均增速均达2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10亿俱乐部”(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达87家,合计实现营业规模近占全部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相关行业的52.0%,龙头聚集效应显现。


  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重要任务——“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牢牢把握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重大改革机遇,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


  (一)营商环境改革持续优化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广州营商环境优化不断交出新成绩,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连续两年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2年,广州开启以“激发活力”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建设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二)国际显示度美誉度双提升


  在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中,广州2012年的评级为Beta级(二线)城市,2016年首次跻身Alpha级(Alpha-,弱一线)城市,随后维持在世界一线城市阵营。在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指数”(GCI)中,广州由2016年第78名跃升至2021年第61名。广州正在不断提升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全球领先城市。根据2020年世界银行和埃信华迈联合发布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广州港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在全球351个港口位列第6,同时也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五位港口中的第一位。近年来,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大会、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国际金融论坛、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等永久落户广州;外国驻穗总领馆达66家,国际友好港达54个;广州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联合国官网2021年首次刊登中国城市提交的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向世界分享广州绿色发展经验。


  (三)市场主体发展韧性较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达303.77万户,是2012年末的3.1倍。疫情以来,虽然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增多,但在纾困解难政策助力下,“四上”企业培育成效仍然显著。全市“四上”企业从2012年的16695家增加至2021年的38500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数量,这十年净增“四上”企业21805家;特别是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当年新增入库“四上”企业仍能达到近5700家,展现本地培育市场主体的坚强韧性。世界500强集聚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底,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330家,比2012年增加近百家。广州本土的两家企业——“广州建筑”“广药集团”分别以266.81亿美元、260.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入围榜单的建筑企业和首个以中医药为主业入围榜单的医药企业。


  (四)优质写字楼需求活跃


  近年广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集约型总部经济,迅速汇聚人才、资金、信息流,以优质的商务楼宇为企业创造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楼宇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下写字楼需求仍保持较高活跃度。广州市楼宇经济促进会数据显示,广州优质写字楼总面积从2012年的427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607万平方米,增长42.2%;2021年空置率仅为9.5%。房地产咨询公司戴德梁行(DTZ)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最低水平。


  “穗”月峥嵘,十年春秋,踔厉奋进。这十年,广州牢记嘱托,积极探索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广州样本正在形成,老城市不断焕发新活力。在新的征程上,广州将以深化改革作楫、创新实干为帆,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更好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奋力书写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新答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以一城之发展为全国全省增光添彩,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1 非遗数据摘自《广州日报》大洋网https://news.dayoo.com/culture/202107/26/159140_54000816.htm

2 历史文物古迹数据摘自《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年鉴》。

3 三条南北向城市轴线分别为古代中轴线(以北京路为中心,北起越秀山,经官署衙门、商业区而终于天字码头,全长1.6公里)、近代中轴线(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全长3.3公里)和新中轴线(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广州塔——海珠湖——海珠区南海心沙岛,全长12公里)。

4 本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2021年数据为快报数,其余年份为年报数。

5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如全球首店、中国首店、区域首店、行业首店等,其繁荣程度不仅是判断一个城市商业人气的直观指标,还是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热情的新引擎。

6 数据来源:《广州引才,为何打出“组合拳”?》https://c.m.163.com/news/a/HEGUSQCU0514QQM0.html

7 数据来源:据联商网、铱星云商等媒体不完全统计,公布全国100多家购物中心2021销售业绩。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