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业务 > 数据解读

1-3月广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本网 字体:【

  广州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促消费政策协同发力,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1-3月,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2709.34亿元,同比增长3.0%。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特点

  (一)两大行业“一增一降”

  1-3月,受本土发生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市社零总额增速比1-2月回落2.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518.6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营业实现零售额190.69亿元,同比下降2.7%,增速比1-2月回落4.7个百分点(见表1)。

  

  (二)社零总额居全省首位,增速高于沪京深津

  从规模看,1-3月广州市社零总额稳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4.2%,比居第二位的深圳多602.00亿元。在京沪渝穗深中,广州社零总额位居第四位,分别比上海、北京、重庆少1672.94亿元、874.60亿元和810.46亿元。

  从增速看,1-3月广州市社零总额增速比全国低0.3个、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市中位居第六位。在京沪渝津穗深中,广州社零总额增速位居第二位,增速低于重庆1.2个百分点,比天津、上海、深圳、北京分别高6.9个、6.8个、4.6个和2.3个百分点(见表2)。

  

  (区社零总额保持增长

  1-3月,南沙、黄埔、花都、天河、增城、番禺、白云区社零总额保持增长,其余4区均出现下降。其中,社零总额超500亿元的天河区同比增长4.0%;占全市社零总额比重均超一成的越秀同比下降0.7%,番禺、黄埔和白云区同比分别增长1.6%、13.6%和0.6%。从对全市社零总额增长贡献率看,黄埔、天河、南沙、花都区贡献率较高,分别达49.0%、26.3%、20.0%和19.1%。与1-2月比,花都、从化、黄埔区社零总额增速有所提高,分别提高1.8个、0.9个和0.8个百分点;其余8个区增速有0.8个-4.8个百分点的不同程度回落(见表3)。

  

  (四)线上消费稳中向好

  实物商品网上消费比重提高。1-3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553.50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20.4%,比重较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5.8%,增速比1-2月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

  线上餐饮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18.43亿元,保持50%以上增长势头,同比增长51.2%,增速比1-2月回落8.2个百分点。

  (主要商品零售情况

  汽车类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1-3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09.55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11.4%,同比增长9.0%,增速比1-2月提高3.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1.0个百分点,拉动力比1-2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倍,增速比1-2月提高15.0个百分点。

  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受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1-3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6.31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3.6%,同比增长29.5%,增速比1-2月回落4.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0.8个百分点。

  绿色智能类商品受追捧在“双碳”背景下,1-3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可穿戴智能设备类、智能手机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9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和31.4%,增速位居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前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中的高能效家电(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5%。

  医药保健消费需求稳定。1-3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4.62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3.9%,同比增长15.3%,增速比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8%(见表4)。

  

  二、值得关注问题

  (一)疫情对住宿餐饮行业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和有序推进实施,疫情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总体呈逐渐减弱态势,但国内、省内疫情多点散发时有发生。受疫情多点散发及本土疫情发生等影响,文旅相关产业复苏缓慢,住宿餐饮业消费下滑。1-3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7%,低于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速6.2个百分点;3月当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降幅超两位数,同比下降15.8%。

  (二)传统零售业态等线下消费场景依然承压

  受疫情影响以及线下消费疲弱、经营成本上升等共性不利因素影响,叠加新兴业态方兴未艾、人口结构和人们消费习惯改变等,传统零售业态经营压力不减。1-3月,限额以上零售业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增长2.6%,增速比1-2月回落1.6个百分点;超市、大型超市零售额仍然下降,同比分别下降7.7%和20.3%;百货店消费回升动能偏弱,零售额同比下降8.6%,降幅比1-2月扩大4.2个百分点。

  (三)吃、穿、用类商品消费需求减弱

  吃类商品消费低位运行,穿类商品消费放缓,用类商品消费降幅扩大。1-3月,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0.72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下降3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94.95亿元和67.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下降2.5%,增速比1-2月分别回落3.3个和3.8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营造良好营商和消费环境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聚焦企业难点、痛点,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切实纾解企业困难,加快补齐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促进营商和消费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推出不同形式的促消费政策,定期发放消费券和举办各类让利促销活动,刺激居民外出消费的欲望,提升商品消费体验,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二)多渠道持续稳定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实际消费能力

  持续加大力度“稳就业”“稳收入”,出台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完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各方面系统全面提升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三)紧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契机,创新消费场景和平台

  瞄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街区保护、舆论宣传等方面统筹,营造特色商业圈、以文化赋能旅游及新消费产业,助推商圈和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5+2+4”的国际知名商圈体系构建。加快推动商圈布局定位实现从“单核”到“多核”的升级,加大不同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形成叠加效应式的消费合力,促进消费市场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四)推进新消费升级换代,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通过丰富产品的新供给、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居民消费由传统型向品质型、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丰富消费业态,加大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挖掘“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潜力;积极培育新支柱性消费品,提高节能家电、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材等绿色消费品的市场供应能力,充分发挥新型商品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