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业务 > 数据解读

稳中向好开新局 克难求进育新机——一季度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本网 字体:【

  今年以来,广州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本地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以强有力的“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一季度,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68.48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2022年良好开局。

  一、运行特点

  1.工业总产值增长6.2%,增加值增长7.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41.09亿元,增加值126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和7.9%,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5.8%)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5%)1.4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加快,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4.22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6.87亿元,同比增长5.0%。分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增长较快,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91亿元,同比增长11.6%,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

  2.六成以上行业实现增长,前十大行业七升三降,医药制造业增长最快。一季度,广州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2.9%。从行业增加值情况看,前十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936.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48.84亿元,同比增长1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5.12亿元,同比增长18.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27亿元,同比增长37.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

    

  3.新动能发展提速,创新发展韧性增强。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46.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9.4%,增长23.9%,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占比最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1.89亿元,增长19.0%;增长最快的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27亿元,增长37.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34.2%,医疗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13.0%。

  

  4.百强企业发展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拉动作用前十大企业贡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个百分点。一季度,广州工业百强企业共实现增加值740.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8.4%;同比增长11.6%,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合计拉动超过4个百分点;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

  5.产品产量增长面46.3%,其中汽车产量增长18.9%,新能源车产量增长1.4倍。一季度,在纳统的37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7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种产品产量持平,201种产品产量出现下降。汽车产量80.52万辆,增长18.9%。受消费升级及消费习惯变化影响,产品生产出现分化,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充电桩产量增长6.7倍,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产量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倍;传统制造业部分产品因需求下降产量出现萎缩,化学纤维纱产量下降87.3%,钢丝产量下降53.1%,锦纶纤维产量下降48.8%,非织造布(无纺布)产量下降32.6%等。

  二、存在问题

  1.工业发展支撑点不足,汽车制造业一业独大。一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48.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5%,规模居工业各细分行业之首,同比增长17.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6.1%。今年以来,汽车制造业因其在广州工业中超四分之一的比重及较高增速,推动全市工业良好开局,但也应看到,广州工业发展对汽车制造业的依赖过大,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低难补的状态。剔除汽车制造业,一季度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4.6%。剔除汽车制造业外的34个工业大类,13个生产出现萎缩,其中10个行业增加值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而在代表汽车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方面,广州优势不够明显。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仅占全国的4.1%。去年以来,广州新能源车产量虽实现翻倍增长,但增速仍未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企业生产承压。今年以来,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延续上年增长态势,处于阶段高位。一季度,广州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15.4%,其中,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136.2%,黑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11.2%,钢材购进价格指数111.2%,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109.7%,对比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3.7%),“剪刀差”较大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生产承压。1-2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增长14.3%,高出营业收入增速2.8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3.疫情反复导致产业链循环部分环节受阻,零部件供应短缺及物流运输不畅对企业的冲击从汽车制造业蔓延到其他行业,预计影响在四月份将加重。一季度,因国内疫情频发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不小冲击,所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均因芯片和核心零部件供应不畅而减产或者调整原有生产计划。4月份以来,疫情形势更为严峻,特别是上海和省内主要零部件生产城市因疫情生产和物流运输受阻,广州工业生产影响面不断扩大,形势严峻程度不断增加,稳增长压力将大大提升。

  4.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1-2月,全市6808家规上工业企业,2744家出现亏损,亏损面为40.3%,其中,大型企业亏损面为38.3%,中型企业为39.6%,小型企业为41.6%,微型企业为30.6%。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5.9%,小微型企业下降幅度最大,小型企业利润总额下降48.2%,微型企业下降63.0%。

  5.市场预期有待进一步提升。对2021家工业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仅36.9%的企业表示对未来生产保持乐观态度,其中,小微型企业对未来生产最为悲观,仅33.8%的小型企业预期未来生产向好,仅25%的微型企业对未来生产表示乐观。

  三、相关建议

  面对现阶段国内外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广州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将经济发展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加注重政策协调,更加注重部门工作合力,统筹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推动广州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1.“稳”上发力保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供给稳定也是今后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关键。针对目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现象,下来可能因为“双控”“双减”而出现的限电限能,一是要稳供应,在保障民生用能需求基础上,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同时,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化生产。二是要稳价格,有关部门(发改部门等)要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国家储备调节机制,增加原材料有效供给,强化大宗商品期货现货市场监管等手段,遏制过多投机炒作,稳定价格预期。三是要稳产业链供应链。参考2021年初因芯片短缺,国家制定《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促进汽车企业与半导体企业沟通对接的做法,推出更多行业的供需信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2.“振”上发力提需求。扩大有效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是拓展供给空间的重要手段。因疫情的持续反复,对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抑制,市场的观望行为造成企业产品需求收缩,订单减少。一是要提振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重大工业项目,通过工业大项目大投资来提振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通过智能工厂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手段提升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要提振消费。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等,深挖消费潜力,扩大产品需求,促进产品生产。三是要提振外贸,通过出口信贷政策、构建全球物流网络等措施,着力降低工业品出口成本,畅通工业品出口渠道。

  3.“准”上发力推政策。政策扶持引导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精准护航对工业行稳致远至关重要。下来,要锚定短期实际,更加精准施策,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一是要关注政策落实,近年来,针对疫情,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困境等,国家果断出台系列宏观政策,广东省、广州市也在此基础上制定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加大力度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要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惠及企业。二是要关注重点企业。聚焦多重压力下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本地民营企业,继续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作出部署,力求政策精准滴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能干大事”作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三是要关注预期引导,稳预期才能稳市场主体,增强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将有效提升工业生产;好政策就是信心之源,要进一步增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区域政策的协同性,并及时加强政策解读和正面发声,释放权威清晰积极的政策信号,不断提振工业企业对增长前景的信心。

  执笔:方越峦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