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外出打工从业,拓宽农村居民增收途径,基本控制住了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消费价格涨幅逐渐回落。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预计前三季度我市农业总产值152.3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78.5亿元、林业产值2.6亿元、畜牧业产值32.1亿元、渔业产值26.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4.31%、5.7%、3.77%和4.25%。
㈠今年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亮点
1.旱粮大幅度增长。从冬春夏三种农作物面积统计来看,今年我市旱粮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三种的旱粮播种面积合计为10.7万亩,同比增长23.0%,其中玉米(主要为优质品种的甜玉米,下同)播种面积9.9万亩,同比增长25.7%。从已经收获的春夏两收农作物产量统计来看,两收旱粮产量合计为1.66万吨,同比增长17.1%,其中玉米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7.8%。旱粮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甜玉米价格一直以来都比较高(每公斤2元以上),而且价格稳定,效益可观,按目前我市生产价格2.18元/公斤、每造亩产(鲜玉米)1500公斤、一年两造计算,种植甜玉米的收入可达6540元/亩,如果一年种植三造,可高达9810元/亩,因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
2.花卉仍为农业增长的最大亮点。从前三季度看,主要是以观叶植物和鲜切花增长为主,由于近年来它们一直保持较好的价位,而且今年价格又持续上涨,农户和企业投资花卉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农业局花卉办统计,今年全市新增种植花卉面积达1万多亩。预计前三季度全市花卉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25%。从前三季度看,主要是以观叶植物和鲜切花增长为主,由于近年来它们一直保持较好的价位,而且今年价格又持续上涨,农户和企业投资花卉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农业局花卉办统计,今年全市新增种植花卉面积达
3.鱼塘标准化整治效果明显。去年我市投入3530万元,对2.16万亩的鱼塘进行标准化整治,主要是挖深鱼塘,增加养殖体积,同时加固塘围和周围的路基,方便水产品运输出售。至去年末,其中的0.93万亩鱼塘整治完工并投入生产,对今年渔业生产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剩下的1.23万亩已在今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生产,这部分鱼塘多数投放鱼苗较晚,对渔业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半年。今年,我市财政又投资1900万元,计划对近1万亩鱼塘进行标准化整治,今年下半年预计动工面积约为1.9万亩左右。
鱼塘整治增强了鱼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据农业局渔业管理部门反映,经过标准化整治后的鱼塘,其养殖的水产品产量、产值和利润增幅均在30%以上,多数在50%以上,个别甚至增长一倍以上,效果非常明显。由于鱼塘经过标准化的整治,加上养殖水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得到新的发展,预计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3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5%,如果不是遇到六月份的特大洪水灾害,增幅应该更高。
4.畜牧业增长较快。继去年畜牧业增长的势头,今年我市畜牧业增幅比上年又有提高。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我市生猪和家禽价格在去年涨价的基础上稳中有升。进入三季度后,猪价与禽价相对较前两季度有所回落,但仍比上年同期价格有一定升幅。前三季度,预计我市家禽出栏量为9328万只,生猪出栏量为14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和3%;家禽和生猪的存栏量分别为3200万只和97万头,与上年同期末相比基本持平。牛奶、禽蛋产量均与上年同期持平,分别为2.88万吨和1.7万吨。
㈡今年阻碍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1.特大洪水灾害影响我市的种植业和渔业生产。今年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我市的粮食面积有了明显的增长,从已统计的三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情况来看,我市全年的粮食播种面积143.9万亩,比上年增加7.1万亩,增长5.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0.3万亩,增加3.7万亩,增长3.2%。但由于六月份遇到特大洪水,有1万多亩的粮食面积受灾,其中一部分水田绝收,大部分水田不同程度减产,导致我市的两收粮食单产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两收粮食总产量下降1.3%。同时,对我市渔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据增城市农村基层反映,三江石滩因特大洪灾导致鱼塘漫顶(平面水位高过鱼塘平面)而游走成鱼,损失严重,直接影响我市渔业产量增幅减慢。
2.蔬菜生产不如往年。由于今年气候不稳定,一季度低温多雨,二季度出现旱灾和水灾,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从三种和两收的情况看,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2000年以来,我市蔬菜产量年年增长,而今年首次出现下降的现象。全市三种蔬菜播种面积218.8万亩,比上年下降4.84%,两收蔬菜产量211.35万吨,同比下降7.64%。由于下半年以来天气逐渐转好,预计今后蔬菜产量会有所增长,但预计全年会略有下降。
3.荔枝生产受灾害天气影响而大幅减产。今年荔枝生产原本为中等偏上之年,6月份以前预计的产量都在6万吨以上,但受6月份连场大暴雨的影响,已逐渐成熟的荔枝出现爆果、烂果和落果,情况比较严重,产量下降,初步统计仅为4.5万吨,比原来估计的少了1.5万吨,减少产值1亿元多,比去年实绩产量减少了3万吨,减少产值2.1亿元。龙眼生产今年是个大年,总产量达到3.5万吨,超过历史记录,比去年增加了0.7万吨。香大蕉产量为3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0.8万吨。前三季度预计全市水果总产量4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2万吨。
二、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总收入61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7元,增长12.8%,增幅比上年同期快了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后,实际仍有增长8.1%,为近年来少见。
二是收入来源拓宽。构成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四大渠道——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9%、13.8%、13.5%和2.0%。
三是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成为前三季度拉动我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最大的增长动力。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970元,同比增加309元,增长13.8%,拉动人均现金总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幅近年来首次超过工资性现金收入增幅,并且高出其8.8个百分点之多,拉动现金总收入增幅也比后者高了0.7个百分点。
四是生活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前三季度,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37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9元,增长27.4%,也是近年来罕见。生活消费的八大项支出呈全面大幅度增长,增幅最高的是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37.8%;增幅最低的是居住支出,也有22.2%的增长。
五是家庭经营农业生产投入增大,收入回升。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6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2元,增长30.6%。由于投入加大,产出增多,收入自然回升。前三季度人均家庭经营农业现金收入126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4元,增长17.1%(其中也包含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
三、农村消费价格涨幅逐渐回落
今年以来,由于受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上涨的带动影响,我市农村消费价格继续上扬。特别是一季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二季度以来,已逐月回落。据农村物价调查统计,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4.3%,其中生活消费价格水平上升3.4%,生产消费价格水平上升 10.8%。农村居民消费的农产品价格,粮食价格上升6.5%、蔬菜价格上升17.7%、肉禽价格上升13.5%、蛋品价格上升8.4%、水产品价格上升9.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9.4%,其中饲料价格上升6.3%、幼禽幼畜价格上升21.1%、化肥价格上升7.6%、农用机油价格上升16.3%。
四、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大农业生产中间投入的力度,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在晚造期间克服上半年由于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蔬菜产量。另外,虽然近两年台风对我市影响不大,但入秋之后,也还要警惕台风出现的可能,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不利影响。
2.做好禽畜防病措施,特别是对禽流感的预防措施,继续保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近来,东南亚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禽流感,有关部门需要加紧防范,对外地进入的禽畜要严格检验,同时做好本地的禽病预防。
3.继续加强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虽然我市标准化鱼塘整治初见成效,但是还要制定相关的对策,防止一些水产养殖户利用标准化鱼塘进行鸭、鹅和水产品的立体养殖,以致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4.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中心镇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促进和保持农村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免除农业税之后,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比如:免除农村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的一切费用;对农业生产实行若干购买农资、种子种苗、农用水电和机油的补贴等等。
5.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近两年伴随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亦相继上涨,而且涨幅比前者更高。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得到的实惠有相当一部分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消,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适时出台一些控制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执笔:陈宜升
审核:肖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