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业务 > 数据解读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广州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发布时间:2007-02-25 来源:本网 字体:【

  ——2006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广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矛盾,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总目标定下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发展快速稳定

  2006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4000亿元和5000亿元后, 2006年又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06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高于“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13.8%)0.9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仍居第三位。

  与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速比较,广州生产总值增速(14.7%)高于全国(10.7%)4.0个百分点,快于全省(14.1%)0.6个百分点。与国内主要城市比较,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的四城市:上海(10296.97亿元)、北京(7720.30亿元)、广州(6068.41亿元)、深圳(5684.39亿元)的经济总量之比为1.70:1.27:1:0.94。从增长速度来看,广州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于上海(12.0%)、北京(12.0%)和天津(14.4%),但慢于深圳(15.0%)、苏州(15.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广州产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大做强支柱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延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升餐饮、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水平。2006年,广州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15.8%和14.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53∶39.68∶57.79调整为2.40∶39.87∶57.73。第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7%和56.3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27个和8.28个百分点。二、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3%,涨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升1.5%)和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升1.8%)比,分别高0.8个和0.5个百分点。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低于重庆升幅(2.4%),高于北京(0.9%)、上海(1.2%)、天津(1.5%)、珠海(1.5%)、深圳(2.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在钢材、水泥等价格回落的影响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呈逐月回落态势,全年上升4.9%,涨幅比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上升1.2%,升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的“剪刀差”为3.7个百分点,比2005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在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全市从业人员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末,我市城镇从业人员总量为358.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92万人。我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5.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6%,比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长动力趋向协调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消费需求强劲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内需、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趋向协调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速,投资结构优化。2006年,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9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与上年比回落0.9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组成部分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30.69亿元,增长6.2%。更新改造投资增势迅猛,成为投资增长的新亮点,共完成投资300.56亿元,同比增长5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7.72%,比2005年(13.04%)提高4.68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556.79亿元,增长9.6%。近年来,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上年的0.1∶28.8∶71.1调整为0.1∶27.3∶72.6。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98.6%,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

  与全省比,广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11.7%)低于全省(16.7%)平均增幅5.0个百分点。与国内主要城市比,广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96.38亿元)低于上海(3925.09亿元)、北京(3371.50亿元)、重庆(2451.84亿元)、苏州(2106.99亿元)、成都(1899.60亿元)、天津(1849.80亿元)、沈阳(1790.35亿元),居第八位,第九位的南京与广州也仅差82.83亿元。增速(11.7%)则仅高于深圳(7.7%)、杭州(10.1%)、无锡(10.4%)、上海(10.8%)。

  市场销售活跃。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和物流中心。2006年,一批中高级批发市场、交易场所和特色商业街升级改造,连锁经营向多业态、多业种、多行业扩展,广州市场交易进一步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218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84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黄金周假日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五一”、“十一”黄金周间,列入统计的12家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和40.5%。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受2007年1月1日起广州市区道路全面禁行摩托车的影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需求快速增长,零售额分别增长12%和28.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5%。

  与全国、全省和国内主要城市比,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0%)高于全国(13.7%)1.3个百分点,但慢于全省(15.7%)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2.77亿元)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仍在上海(3360.41亿元)、北京(3275.22亿元)之后保持第三,深圳(1671.29亿元)低于广州511.48亿元,居第四位。增速广州快于北京(12.8%)、上海(13.0%)、天津(14.0%)和杭州(14.0%),慢于苏州(16.6%)、青岛(16.3%)和深圳(16.2%)。

  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37.67亿美元,增长19.2%。其中,进口313.89亿美元,出口323.78亿美元,分别增长17.1%和21.4%。随着国内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扩大出口的动力和基础稳固,以及出口退税的及时兑现,有利于一般贸易出口的资金周转,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加快,同比增长31.1%。而加工贸易出口受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预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同比增长13.9%,增幅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增长,五个主要市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的出口占了全市出口额的八成。新兴出口市场如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大幅攀升,分别增长36.0%、53.5%、79.7%和1.1倍。全年广州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1.4%和10.0%,与上年比增幅分别回落2.1个和17.5个百分点。

  与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速比较,广州海关进出口额增速(19.2%)分别慢于全国(23.8%)、全省(23.2%)4.6个和4.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增速(21.4%)分别慢于全国(27.2%)、全省(26.8%)5.8个和5.4个百分点。和国内主要城市比较,深圳(1361.08亿美元)、上海(1135.73亿美元)、苏州(946.85亿美元)、北京(379.84亿美元)、天津(335.40亿美元)与广州的出口额(323.78亿美元)之比为4.20∶3.51∶2.92∶1.17∶1.04∶1,在主要城市中广州海关出口额位居第六,出口增速(21.4%)也低于前五市,且远低于深圳(34.1%)和苏州(30.1%)。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9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9.23亿美元,分别增长29.1%和1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高于全国(4.5%)和全省(17.4%)平均增速。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51家在广州投资。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额仍居主导地位,全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额17.01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的58.2%。大量外资注入金融、物流、会展、咨询等服务业,服务业引资快速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9亿美元,增长27.0%,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8.3%。千万美元大项目明显增加,投资规模扩大。2006年共批准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212个,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个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落户。

  三、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广州经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内外经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广州经济的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集体企业占7.29%,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4.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66.66%。

  工业重工化发展取得新进展。2006年,广州继续集中力量推动工业集聚升级,加快发展带动力强、产业链长、高增长性的产业战略性项目,提升重化工业和装备工业发展水平,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巩固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工业生产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达810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新增工业总产值1250.98亿元(与2005年快报数相比),连续三年每年新增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097.03亿元和5005.79亿元,分别增长9.6%和21.0%。重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1.8%,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工业重工化趋势显著。

  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06年,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汽车制造业带动作用显著。广州丰田10万辆轿车、广州本田二厂12万轿车、广州丰田发动机二期工程20万台发动机、东方电气重型机器等项目年内先后建成,项目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汽车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速高达34.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在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拉动下,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迅猛增长,增速高达71.0%。

  和国内主要城市相比,部分国内主要城市工业发展迅速,工业规模和速度均超过广州。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72.48亿元)分别比上海(18316.23亿元)少11043.75亿元、比苏州(12543.87亿元)少5271.39亿元、比深圳(11673.43亿元)少4400.95亿元、比天津(8527.70亿元)少1255.22亿元,比北京(7913.83亿元)少641.35亿元。无锡(7124.62亿元)、杭州(6389.91亿元)、佛山(6236.75亿元)与我市的工业总量也较为接近,分别比我市少147.86亿元、882.57亿元和1035.73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3%)3.8个百分点。与国内主要城市比,分别低于天津(25.3%)7.8个百分点、苏州(24.0%)6.5个百分点、 深圳(20.6%)3.1个百分点。无锡(22.8%)、杭州(25.7%)、佛山(27.4%)的增速也分别高于广州5.3个、8.2个和9.9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2006年,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项支农政策,加大农田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步推进。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2%。随着我市财政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多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迅猛,2006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1亿元,增长14.7%。我市优势产业花卉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花卉面积20.2万亩,比上年增长34.2%。全市蔬菜生产保持平稳,产量同比增长0.7%。鱼塘标准化整治继续推进,水产养殖仍是拉动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2.74万吨,同比增长10.1%。

  民营企业发展创佳绩。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一直以快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水平迅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06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6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5.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年民营企业共完成投资475.4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03%。民营经济的发展涉及商贸、饮食业、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等广泛领域,民营经济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财政、税收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带来财政、税收的增加。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27.08亿元,约占全省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但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速(15.0%)慢于全国(22.9%)和全省(20.5%)平均增速。实现税收收入1539.25亿元,增长17.9%;其中国税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69.05亿元。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均超过生产总值增速。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转好。2006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1.13,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4.3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0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27.55亿元,增长16.9%;实现利润488.17亿元,增长15.8%,扭转了2005年利润负增长的局面。盈利大户利润大幅增长有力拉动全市工业利润快速上升,全市实现利润超2亿元的企业共35家,合计实现利润总额370.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67.2%。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6321元,比上年增长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51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788元,增长10.0%。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逐步扩大。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5546元,同比增长9.4%,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35.91%,比上年比重提高0.8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两类,分别增长9.7%和8.7%。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2004年的38.3%、2005年的37.3%下降为2006年的37.0%。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6.2%,每百户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04年末的4.0辆、2005年末的6.3辆提高到2006年末的10.0辆。

  与国内主要城市比,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1元)低于东莞(25320元)、深圳(22567元)、上海(20668元)和北京(19978元)。宁波(19673元)、杭州(19027元)、中山(18897)、佛山(188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正向广州逼近,仅比广州少178元、824元、954元和957元。

  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生产增长明显放缓,2006年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分别完成总产值647.23亿元、1388.15亿元、2159.92亿元和3068.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1.4%、17.2%和17.0%,增长速度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尤其是第三、第四季度,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0.3个和0.5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仅增长5.0%和11.4%。从2005年起,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受个别大企业减产、关停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持续低迷,支柱带动作用明显减弱,拉低了全市工业增速。2006年,上述两大支柱产业合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9%,低于2003年的贡献率31.2个百分点,低于2004年的贡献率25.1个百分点,低于2005年的贡献率0.1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呈现“一高两低”的不均衡状况。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虽然200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之势。2000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绝对值为7881元;2004年两者差距绝对值突破10000元,为10259元;2006年达到1206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29∶1扩大到2006年的2.55∶1,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如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上涨8.4%、8.4%和5.2%,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实际收入。

  3、商品房销售均价上涨幅度较大

  2006年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我市商品房销售均价分别为5819元/平方米、6153元/平方米、6388元/平方米和6545元/平方米,同比分别上涨12.0%、15.7%、19.7%和22.0%,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逐季加大。

  执笔:周清华

  审核:黄平湘 冯 俊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