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业务 > 数据解读

广州市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布时间:2006-05-08 来源:本网 字体:【

  —2005年我市55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简析

  广州市企业调查队

  2005年,我市列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调查的55家重点企业(简称重点企业,下同)以改革、管理、发展为主题,锐意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在努力探索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劳动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55家重点企业,按主营行业分,工业26家,占47.3%,建筑业3家,占5.5%;交通运输业4家,占7.3%;批发和零售业13家,占23.6%;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各1家,分别占1.8%;其他行业7家,占12.7%。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16家,占29.1%;国有独资企业20家,占36.4%;股份有限公司10家,占18.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7家,占12.7%;港澳台合资企业1家,占1.8%;其他类型企业1家,占1.8%。按控股情况分,国有绝对控股51家,占92.7%;国有相对控股3家,占5.5%;集体绝对控股1家,占1.8%。

  二、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1.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实现利润大幅增加。2005年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增幅分别是20.8%、42.2%、19.4%,其他行业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55家重点企业中,34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增长,占61.8%,其中有16家企业增幅超过20%,占55家重点企业的29.1%。

  在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重点企业注重抓好企业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实现利润大幅增加。55家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6亿元,增长44.8%。从不同行业看,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增幅分别为38.8%和2.27倍;在55家重点企业中,有34家实现利润增长,占61.8%。其中增幅超过50%且实现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有5家,分别是广东电网公司、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2.企业资本增值,资产运行质量提高。2005年55家重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3.8%,其中有37家实现资本增值,占62.3%。从企业资产运行质量看,资产经营能力有所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3.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最高,达10.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55家重点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3.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95%,同比提高0.72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3.69%,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为7.34%,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

  3.企业研究开发力度加大,研发费用与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步增长。2005年,我市重点企业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力度,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55家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为6.6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22家有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平均每家企业支出0.3亿元。与此同时,55家重点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11.4%。

  2005年末,55家重点企业有25家企业已建立了技术中心,占45.5%,其中国家级或省级认定的技术中心有14家,占已建立技术中心企业数的56%;在已建立技术中心的重点企业中,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基本满足需要的有20家,占80.0%。

  在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途径上,大多数企业以自主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与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为主,通过这三条途径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比重(多选)分别为56.4%、43.6%和38.2%。另外,通过委托开发或接受技术成果转让的形式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企业分别有29.1%和20.0%。近三年有20家企业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占55家重点企业的36.4%;共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217件,其中213件已在生产中应用,占98.2%。

  4.从业人数稳定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2005年末,55家重点企业从业人员44.8万人,比上年增长11.2%。有13家(占23.6%)企业从业人数有所增长,其中制造业9家,交通运输业2家,电力供应业2家。在从业人数稳定增长同时,2005年55家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也有一定提高,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达到4.2万元,增幅为7.1%。

  2005年,55家重点企业劳动生产率由上年的人均88.1万元提高到94.2万元,增长6.5%。从不同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增长16.8%、65.0%、20.7%;从不同注册类型企业看,国有独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分别达到人均149.1万元和107.6万元,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人均为33.74万元。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取得新进展

  1.八成以上的重点企业已明确出资人。建立出资人制度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实现“产权清晰”的关键。2005年末,在55家重点企业中,已明确出资人的重点企业有46家,占83.6%;其中出资人法定人数1人的有31家,占已明确出资人重点企业的67.4%;出资人法定人数2-5人的有5家,占10.9%;出资人法定人数5人以上的有10家,占21.7%。

  2.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2005年末,55家重点中,14家成立了股东会,占25.5%(如扣除按《公司法》规定,不设股东会的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则占73.7%);42家成立了董事会,占76.4%;36家成立了监事会,占65.5%;此外有16家企业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占已成立董事会重点企业的38.1%。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应行使的十二项职权、董事会应行使的十项职权和监事会应行使的五项职权基本能得到落实。

  3.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在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方面,76.4%的企业已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78.2%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已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机制;52.7%的企业已打破“工人”、“干部”界限;100%的企业能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在企业分配制度方面,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多样化分配格局基本形成,87.3%的重点企业实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58.2%的重点企业实行了企业经营者年薪制,40.0%的企业引入了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30.9%企业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3家重点企业(占5.5%)实行了企业经营者持有股权、期权制度。

  4.企业社会性服务机构的剥离有新突破。调查显示,在55家重点企业中,有26家企业存在社会性服务机构。2005年末,这26家企业中,企业办社会服务机构已全部剥离的企业有15家,占57.7%;剥离在50%及以上的企业有6家,占23.1%;只有5家企业(占19.2%)的企业办社会性服务机构没有剥离或剥离在50%以下。

  5.企业家普遍对改制后的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活力。近年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企业成效明显,83.6%的企业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改制企业对改制后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总体评价也较好,其中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占改制企业总数的57.9%。

  四、存在问题

  1.改制步伐有待加快、运作不够规范。截至2005年底,55家重点企业中还有16家国有企业没有改制,占29.1%;部分改制企业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改制企业中未按《公司法》要求成立股东会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有3家,占42.9%;已改制企业中没有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企业分别占2.6%和13.2%。二是在已成立董事会的改制企业当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占31.6%。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企业改制进程。在55家重点企业中,70.9%的企业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推进企业进一步改革的主要障碍,50.9%的重点企业认为市场体系不健全是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此外,分别有49.1%和45.5%的企业认为历史包袱沉重和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推进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

  3.原材料价格偏高、资金周转困难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障碍。调查显示,55家重点企业中,分别有50.9%和49.1%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偏高、资金紧缺、资金周转困难是当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电力仍然较紧;另一方面,企业为实现生产的正常运转或扩大生产规模,贷款持续增加,年末负债比同期增加12.8%。

  执笔:温欣明

  审核:李国桢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