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东省统计局核算、核实,一季度广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8.28亿元、480.57亿元和795.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6.6%和12.0%。三次产业比例依次为2.17︰36.83︰61.0。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好水平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实现全市农业总产值49.0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2.79亿元,同比增长1.1%;林业总产值0.99亿元,增长1.1%;畜牧业总产值10.70亿元,增长3.6%;渔业总产值9.64亿元,增长2.9%;服务业总产值4.88亿元,增长10.3%。
从主要农产品生产来看,一季度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70.14万亩,同比增长1.6%。但受“倒春寒”、连续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一季度蔬菜产量101万吨,同比减少2.0%。花卉种植面积比上年末新增1100 亩。一季度末生猪存栏量100万头,一季度出栏量5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和10%。三鸟出栏量受“禽流感”的影响同比减少3%。水产品总产量为7.50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5.34万吨,同比增长4.5%。
二、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生产销售基本同步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9.45亿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45.80亿元,增长17.5%,产品产销率为99.06%,工业生产与销售基本同步。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市属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别增长18.6%和20.9%;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增长22.0%和12.2%。
一是各种类型工业企业全面增长。一季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七成的三资企业完成产值996.84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位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分别增长17.0%、12.7%、5.7%和5.3%。
二是汽车制造业增速远高于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47.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迅猛,增长39.4%,远高于电子产品制造业24.9%、石油化工制造业9.6%的增长速度。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增势突出,增长77.9%。
三是产值大户的增加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一季度,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88家,比上年末增加45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1.44亿元,同比增长23.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出口生产强劲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产值374.80亿元,同比增长27.7%,高于工业生产9.7个百分点,其中2、3月份分别实现了34.7%和32.9%的高增长。
三、第三产业增势良好,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一是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保持畅旺。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967.19亿元,同比增长9.7%。黄金周期间,12家定点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达3.65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广州新大新公司、广东国讯通信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商品销售额增幅均在22%以上。
二是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良好。一季度,全市完成货运量9309.79万吨,同比增长12.0%;完成客运量10878.44万人次,增长6.0%。港口货物运输增势迅猛。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615.02万吨,增长44.1%。全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6.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1%,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初投入生产的南沙港延续上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9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6.6%和17.0%。全市邮电业务收入59.9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6.61亿元,增长10.4%;邮政业务收入3.30亿元,增长24.2%。
三是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3月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524.10亿元,比年初增长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65.90亿元,增长4.8%;企业存款余额3966.27亿元,增长2.4%。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210.23亿元,比年初增长4.6%;其中短期贷款与年初持平,中长期贷款增长5.7%。
四是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151.62亿元和6.08亿美元,分别增长15.2%和30.4%。城市接待过夜人数681.36万人次,增长7.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24.53万人次,增长18.9%,高于接待国内游客增速13.1个百分点。旅行社组团接待量猛增。一季度,旅行社组团接待量游客115.48万人次,增长51.9%;其中组团国内游增长48.3%,出境游增长86.5%,入境游增长12.9%。
四、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继续趋旺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41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78.8%、49.8%和16.2%。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同期增加45个,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投资增长78.5%。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投向来看,一季度,除第一产业投资下降外,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4.2%和22.8%,占投资总量比重分别为28.49%和71.45%。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74.30亿元,同比增长1倍。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28.95亿元和 10.49亿元,增速分别高达1.5倍和6倍。第三产业中,增幅在1倍以上的行业分别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二是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31亿元,同比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95元,同比增长10.3%,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34.75%。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家电、数字彩电、新款通讯设备、音像器材等高端产品明显走俏。一季度,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1.9%,其中广东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3.5%,汽车零售额增长14.4%。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我市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9.0辆,增长80.0%。
三是进出口增势明显。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4.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其中出口67.54亿美元,进口67.00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16.6%。我市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全面增长。我市对香港、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7.4%、25.6%和24.7%。主要新兴市场继续快速成长。对东盟、俄罗斯、韩国、非洲、拉丁美洲的出口分别增长39.2%、77.8%、55.6%、33.9%和64.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快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增速分别为31.3%和27.0%。
五、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与收入良性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我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一是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1-2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09,比上年同期提高6.3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0点。全市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一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22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同比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花都区增长1.3倍,南沙区增长37.8%,从化市增长26.3%,海珠区增长24.6%,番禺区增长21.0%。
三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3月末,我市城镇从业人员总量约335.85万人(包括单位从业人员与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3.05万人,增加0.9%。据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资料显示,3月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21万人(含“城中村”改制劳动者),比上年同期减少0.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8%,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一季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909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45元,增长10.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4014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货币纯收入2316元,同比增长2.4%。
六、消费价格升幅较为平稳,生产价格升幅明显回落
消费价格小幅上升。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7%,升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1%。在构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价格中“六升两降”。其中衣着类价格下降5.3%。在价格上升的六类中,升幅较大的有居住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升6.4%和3.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5%,升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0.7%。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0.6%,比上年同期升幅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升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4%,与上年同期上升12.5%相比,相差26.9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0.6个百分点。精炼石油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23.7%,有色金属上升25.9%,升幅同比分别提高4.9个和22.1个百分点,共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
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3.8%,比上年同期升幅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上升14.1%;钢材购进价格下降9.7%;黑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下降8.5%;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的格局继续缓解,一季度两项指标升幅差距为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5.6个百分点。
执笔: 周清华 欧阳可员
审核: 黄平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