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微信

    • 关注•广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 关注 ·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 长者助手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解读

发布时间:2023-10-28 来源:本网 字体:【

  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动能转换的内部压力,广州始终坚持以定力应变量、以稳定促发展、以改革添活力。在高质量发展必经的转型换挡道路上,全市经济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问题,又蕴含转变方式、优化结构、积势蓄能的积极变化,前三季度经济恢复持续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动力活力逐渐增强。

  一、“稳”的根基持续夯实

  一是总体需求稳。一方面,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回升至98.2%,比上半年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8月、9月的工业企业产销率均超过10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从7月起连续降幅收窄;去库存周期缩短,规上工业产成品库存1-8月(错月数据)增长1.6%,比1-5月回落3.4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期天数比上月末缩小1.1天,显示工业生产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服务需求持续高涨,以文旅出行为代表的消费热度不断升温,助力城市流量化为经济增量。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展演+旅游”模式井喷,今年以来在穗举办展览场次,参展观展人次、举办演唱会的艺人数量均排名全国前列,在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带动下,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再创新高,1-8月(错月数据)达31.9%,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同比分别增长31.0%、72.7%和5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运行向好,其中会议展览、旅行社延续高位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0.6%、1.2倍。随着消费市场环境的改善,与其密切相关的广告业也同比增长20.6%。以需求改善支撑供给好转、带动经济回稳向好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是市场主体稳。9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34.59万户,同比增长7.2%,其中1-9月新增市场主体超40万户,同比增长22.8%。作为经济运行重要支撑的“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持续显现,前三季度新增新设立“四上”企业934家,同比增长19.1%,9月末在库“四上”企业超4.1万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规模。其中,最能体现市场主体经营活力的民营企业韧性增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率先企稳,实现产值增速自6月由负转正后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2%。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显示,截至7月,广州以现存民营企业201.7万家位列第三;2023广东省服务业民营企业50强中,广州有17家企业上榜,占比超过三成。民营企业的活力释放,充分显现了广州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主体之“稳”的成效,也让全市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扎实。

  三是民生保障稳。物价水平低位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扭转环比下跌趋势,自7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上涨1.0%,反映出暑期经济带动下居民消费意愿逐步回暖,同时,仍处低位的物价水平也有助于稳定居民购买力,进一步支持消费复苏。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21万人,比上半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7.8%;“四上”企业吸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9月末在库四上企业从业人员达472.99万人,同比增长2.5%。民生保障不断夯实,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住房保障、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3.5%和20.0%,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2%,经济平稳恢复之下的民生为重更有“温度”。

  二、“进”的势头不断巩固

  一方面,工业生产承压下的迭代向新持续推进,通过转型升级释放动力的两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

  ——新能源汽车加快布局。今年以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倍增,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倍,占整车产量的比重明显提升。其中,自主新能源车品牌广汽埃安一举跃升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前三,8月、9月连续两个月终端交付突破5万辆,稳坐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汽车产业链向纵深拓展,广汽自主电驱产业化、小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湾区氢谷二期等项目提速建设,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增速逐月攀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0%,占汽车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一半,“整强零弱”局面加快破局。随着9月广汽埃安成功布局“出海”业务,全力构建全球产销基地,也将为广州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和抢抓汽车行业新赛道注入全新动力,为稳住汽车产业对经济大盘的支撑筑牢根基。

  ——资源集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新高地。广州拥有44所三甲医院,多个专科医学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丰富的医疗场景奠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一众药企落地深耕。今年以来,全市医药制造业在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快跑”,前三季度中成药产量同比增长31.8%。同时,具有高研发投入特征的生物药品企业也逐步释放产能,百济神州、康方药业、贝恩医疗、天普生化、龙沙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9月工信部公示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广州入选的从事生物药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的企业明显增多,合计占入选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接近10%,折射出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培育效能逐渐提升,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金融业实力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广州金融业一直保持稳健运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2134.70亿元,同比增长7.7%。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总量突破16万亿元,其中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4951亿元、5820亿元。8月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超2亿吨,总成交金额超61亿元,碳配额现货年交易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同类试点首位。资金流的不断汇聚,既彰显了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底气,也为推进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形成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生态奠定了基础,今年1-8月,广州金融机构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超170亿元,涵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科创主体超1400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科技支行32家,金融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现代商贸业焕发新活力。融合线上线下的新消费场景不断“解锁”,带动网络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广州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网络餐费同比分别增长11.5%、21.7%,网上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4.8%。以短视频、电商直播、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服务消费规模日益壮大,近年来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合计营收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仅抖音直播平台数据就显示,广州每日直播带货品类超过100万种,其中9项排名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美妆护肤、服装鞋帽、家居生活、母婴用品、个护家清、礼品箱包等领域,可见多年积淀形成的都市消费品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为广州培育多元、时尚、高端的消费场景集聚优势,也是广州持续焕发现代商贸业活力的基础所在。

  三、“新”的势能逐渐聚集

  一是科技创新聚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15年来广州R&D经费支出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今年1-8月(错月数据),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和试验发展同比增长28.1%;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3%、9.1%,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663.55亿元,占GDP的比重稳定在三成以上,较好发挥了经济稳增长引擎作用,以科技创新催生更多硬核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底气更足。

  二是两业融合赋能。作为两业融合关键的数字技术开发能力持续提升,1-8月(错月数据)规上互联网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广告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3%、38.3%和33.7%;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数字要素驱动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3%。在数字赋能下,工业生产方式变革有序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简称“四化”)转型产品加快产出,前三季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均增长20%以上。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开展“四化”平台赋能企业行动,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遴选“四化”赋能重点平台45家,累计培育9家国家级、71家省级、13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为助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积蓄力量。

  三是有效投资蓄能。自2022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累计增速,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8.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彰显科技成果在全市工业发展应用步伐加快。新开工项目接力赛跑,前三季度新增1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24个,大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新兴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广州热潮也愈发高涨,新增投资项目个数同比分别增长89.5%和1.3倍,产业投资抢抓赛道、迈向高端化的力度不断加大。民间投资结构优化,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和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0%、18.0%,合计占民间投资的比重(27.0%)比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显示市场对广州发展的信心增强,民间资本的力量壮大,将为扩大全市有效投资规模、增强投资强后劲功能开辟新的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蓄势赋能。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部分领域新动能崛起、新赛道加速,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但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之间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下一阶段,仍需统筹稳增长与高质量,兼顾提能级与增活力,坚持产业引领、需求牵引、项目带动,努力推动全年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附件下载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