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统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市委市政府和省统计局工作要求,围绕建立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主线,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瞻前做好经济监测,精准研判对症献策,统计服务紧贴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高质量完成了国民经济社会统计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统计智慧。市统计局在全省17项统计业务考核中,15项获优秀、2项良好,排名全省第一;人普工作获国务院人普领导小组和省人普领导小组表彰。商贸企业电子统计台账试点、“统会融通”试点、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情况获国家统计局宁吉喆局长批示;“统会融通”试点经验获全国和省两级统计工作会议推广,并于2022年2月获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列入国家级试点项目。
(一)坚持党建引领业务,推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聚焦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狠抓落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推进党建与业务“双统筹、双融合、双提升”,举办系列极具特色统计庆祝建党百年活动,高质量提前完成百篇统计分析报告,精心组织党史知识与统计技能竞赛。在第九届广州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广州选拔赛中,统计智库平台项目获得创新创效类一等奖,参赛项目组被评为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
(二)坚持高效监测研判,统计参谋辅政作用不断提升
一是高质量完成国民经济社会统计任务。严格依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组织全市完成3.8万多家规上企业统计报表报送任务,圆满完成“四下”企业抽样调查、地区生产总值季度和年度统一核算。积极利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共享行政记录数据,推动新增“四上”企业颗粒归仓,全年全市新增入库“四上”企业7273家,较2020年增长27.8%。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配合市发改、工信、环境等部门推动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广州“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获通报表扬。
二是围绕“十四五”顺利开局积极发挥统计预警预判作用。依托统计智库平台,运用统计数据“实时监测、实时研判、实时预警”机制,开展“报前研判、报中监测、报后分析”的经济运行精细分析监测,从宏观视角研判,从微观角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清单式列举对策建议,为全市经济运行调度提供参考。同时,立足广州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广州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隐忧和问题,主动、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积极、有效研究稳增长稳投资、抓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全年撰写分析报告134篇,获得市领导批示70余篇次。
三是统计数据解读和咨询服务紧贴社会需求。围绕发展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发布统计新闻主题130余个,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刊登转载超450篇次,在学习强国发布稿件57篇,积极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编印《城市年报》《广州统计信息手册》和《广州统计年鉴》等资料,为全市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服务。全年共回复网上相关问题咨询超过200个,涉及各专业指标和部门数据,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公众的数据需求,高效完成12345工单254份,均获得咨询人的满意好评。
四是“万户调查”品牌效应辐射与日俱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话题,结合市委组织部、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完成“市民对建党百年及党建工作的看法建议”“市民对畅通交通微循环的期盼和建议”“市民春节出行及疫情防控态度”等选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2篇,反映民众心声,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决策提供参考。
五是“七人普”数据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据普查,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47.1%,年平均增长率为3.9%。充分挖掘利用普查数据成果,市统计局联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市直部门和11个区,以及社会力量,对我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素质,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30个相关课题的分析研究,数据成果挖潜运用效能进一步凸显。市人普办(设在市统计局)和白云区统计局被评选为国家先进集体,6人被评为国家先进个人,市统计局作为广东代表参加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彰总结会并接受表彰。
(三)聚力统计现代化改革,率先探路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统会融通”试点为电子统计台账建设提供广州思路。聚焦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的效率问题,以规模以上服务业财务状况表为切入点,由市统计局、南沙区统计局、南沙区各镇(街)联合开展“统会融通”试点工作,探索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智能化融通,实现“一键生成”统计报表,协助企业统准统全降风险、基层减负增效提质量,为全国全省电子统计台账提供新思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试点项目组组织三批次83家企业参加试点,探索出三种实施路径、七种方式。试点成效让企业和基层切实感受到便利,思路经验被安排在全国统计工作会上书面汇报、在全省统计工作会上现场推广,在2022年2月获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列入2022年国家级试点项目。
二是批零住餐业单位电子统计台账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该项试点是国家统计局亲自交办给广东广州的任务。在省统计局的悉心指导和各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了“企业销售流水明细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的统计生产流程再造,达到了“统计独立于会计”和报表数据源头可追溯的工作要求。
三是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稳步推进。立足广州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据资源丰富等实际,在海珠区的积极支持下,我市选取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工作,主动摸清了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方法,广州成为全国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的首批城市之一,为全面反映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奠定基础。
四是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应用为消费情况统计提供有益补充。抓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创新运用银联商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探索开展总消费测算和商贸业运行情况监测预测,初步完成总消费数据测算工作,经专家组论证,测算结果与广州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同时,创新开展总消费“法人在地”口径数据与本地消费口径数据的比较分析,有望填补城市当地消费情况数据空白。
五是借力科技赋能力推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依托“穗智管”主题建设,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推进统计信息平台建设,统计智库平台建设分三期进行,在编办、公安、民政、司法、卫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完成数据采集交换、统计核心管理、数据处理开发、数据服务能力、综合管理五大子系统功能开发和智库数据资源池的建设,项目一期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初步实现了“四上”企业挖潜效率与质量并进、数据监测分析精度与准度齐驱、统计分析服务多层次多样化供给、部门数据安全智慧共享等效果。
(四)注重强基固本,统计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持续推进《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的意见》(穗府办函〔2020〕24号)落实,优化巩固镇(街)首席统计员制度,强化全覆盖基础业务培训。制定业务考评办法及其细则,加强对各区统计业务的有效指导和科学评价。2021年,全市新增154名镇(街)统计人员,基层统计工作局面明显改善。组织开展全市统计技能竞赛,充分展现基层统计人争先创优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专业功底。
(五)坚守法治底线,统计监督效能和法治生态展现新气象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统计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收到国家统计局反馈意见后,迅速行动,聚焦问题,全面落实整改。组织38个市有关部门、11个区全面清理违反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制定《广州市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全市广泛开展依法统计宣传,实现统计法进党校、统计系统工作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普法三个“全覆盖”,制作统计法宣传视频在人流密集地段播放,推动统计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主动送课上门,组织各区、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特别是2021年以来新到任的相关领导干部,集中开展统计领导能力专题培训,自上而下推动形成重视统计、了解统计、维护统计、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常态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全市共完成861家企业单位的统计执法检查。在全省统计系统率先制定《广州市统计局轻微统计违法行为免处罚清单》,探索统计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乡村振兴驻镇帮扶、统计政务管理、财务管理、保密管理、信息化保障、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