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市民对我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停车设施供应体系及基础配套设施的意见建议,广州市统计局近期利用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全市11个区2015名年龄在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地铁是当前市民体验最好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中选率为83.4%;市民认为车位紧张和停车收费贵当前停车设施供应体系建设的难点所在,超过九成五的人支持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市民认为倡导公交优先/低碳出行理念与强化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建设是优化交通基础服务的重点,中选率分别为69.0%和67.2%。
市民对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评价与建议。从当前市民对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评分情况来看,市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在线路布网、接驳、服务方面得到的评分较高,总体评价高于城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从具体的得分情况看,市民对市内、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总体评价分别为7.97分和7.44分(满分10分),相差0.53分。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情况(包括乘坐环境及人员服务等)评分最高,其次是线路布网情况和接驳方便程度。(见下表)。
当前我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情况评分①
本次调查还请受访市民对提高市民出行幸福感、加强市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市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市民选择“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的线路接驳”的比例最高,为61.1%;“合理规划运营时间和班次”、“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分布”、“公共交通线路多覆盖”和“加强共享单车/汽车等运营管理”的中选比例依次为58.1%、57.6%、57.1%和53.2%;选择“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保和消防保障”和“优化乘车环境”的比例依次为48.8%、46.5%和41.5%。
城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市民选择“加快覆盖城际‘一卡通’支付”和“加强城际交通换乘接驳服务”的比例最高,均为63.1%;“推动建设更多城际轨道线路”、“开通更多城际公交线路”、“合理规划城际交通站点”和“降低公共交通里程票价”的中选比例依次为59.3%、57.9%、56.4%和50.2%;选择“短途客运班线公交化”的比例为47.3%。
地铁是当前市民首推体验较好的公共交通方式。本次调查中,问及当前市内体验(包括快捷程度、乘车舒适度等)较好的公共交通方式,市民首选地铁,中选率为83.4%;公交车次之,为55.2%;其他交通方式(网约车、共享单车、出租车、共享汽车、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中选率均在三成以下。
市民对停车方面问题的评价与建议。就当前我市私家车停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市民选择“车位紧张(车位少车辆多)”的比例最高,为78.0%;选择“停车收费贵”和“路边停车不规范(‘僵尸车’清理不及时、乱停放等)”的比例分别为68.6%和64.5%;“停车监管不到位”和“停车空间规划不合理”的中选比例分别为53.2%和51.0%;仅有0.7%的受访市民表示“没有问题”。
从市民的反馈来看,“大力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多层、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支持率②最高,为95.4%;选择“ETC电子收费系统等(无感支付)应用于城市停车”和“中心城区改造闲置用地”的支持率亦均在九成以上;“‘互联网+智慧停车’(错时停车、车位共享)”的支持率为89.6%。由此可见,对现有一些闲置的公共停车区域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降低车位闲置率,实现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做法仍未广泛普及,市民的认可度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如何推进“互联网+智慧停车”建设,实现智慧“开源”,分别有69.7%和69.4%的市民选择“升级改造老旧停车场”和“将更多停车场资源纳入共享停车平台”;“规范泊位信息及区域收费标准”、“加强对共享停车平台的监督”和“统一共享停车平台APP资源信息”的中选比例较高,依次为68.6%、66.6%和65.4%;选择“鼓励个人车位错时共享”和“制定相关企业准入条件”的比例分别为58.7%和47.9%。
市民对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建议。为推动城市交通功能出新出彩,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市民最期待“倡导公交优先/低碳出行理念” 和“强化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建设”,中选比例分别为69.0%和67.2%;选择“优化路网(城市/农村)”、“提升节假日交通保障水平”、“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和“提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行讯通等)”的比例依次为64.5%、62.1%、61.2%和60.1%;“加强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建设”、“提升港口/机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管理新业态/服务(共享汽车等)”的中选比例依次为58.9%、47.9%和46.2%。
普查中心、咨询中心供稿
2020年1月10日
备注:①最低1分,最高10分。
②“非常支持”与“比较支持”两项比例之和,下同。